A4版:文艺副刊总第3304期 >2024-12-27编印

光辉之路
刊发日期:2024-12-27 阅读次数: 作者:
  华南公司 方梅
   推开记忆之门,一些尘封的往事如冬日暖阳般悉数倾泻。以亲历者的视角,顺着文字的脉络,回首过去,回首来时的路,与那段称之为“光辉”的岁月久别重逢。
   早些年,修建京九铁路那会儿,我所在的机械筑路工程队驻在东源县柳城镇郊外的小荒山上。荒山其实是早期的乱坟岗,方圆七八百平米,海拔高三十余米。低矮的灌木和杂草是山上的原住民,茂密杂芜的草丛不乏蛇鼠出没,蚊蝇成群。
   待征地人员办妥相关手续后,工程队长一声令下,打前站的挖土机、铲运机、推土机、翻斗渣土运输车便开始不分昼夜连轴转动起来。一时间,荒山上车来人往,机器轰鸣,尘土飞扬。没错,筑路人一来,沉寂的荒山就苏醒了,也欢腾了。往往是这边推土机刚平好场地,那边的架子建房队就开始动手修建住房。他们不光力气大,技艺也娴熟。在黄土中深竖一排长竹竿作房屋的柱子,将另一些竹竿横向连接,作房屋的围挡。用细长而结实的尼龙带上下左右捆扎牢固,一层复一层,经纬分明,规范且严整。随后他们身手敏捷如猿猴攀上顶,覆上乌黑的油毛毡作屋顶,又围起青竹幂编制的通席作隔墙和门窗。房屋地面则是刚推出来的黄泥地,也不凿平,泥土新鲜潮湿,土腥味浓重。掺杂泥中的多是些草根败叶,间或有瓦罐碎片,扭动的蚯蚓、蝗虫、红头大蚂蚁也说不定。
   只需一周时间,架子建房队的师傅们就在荒山上魔术般地搭建出一间又一间,一排又一排的油毛毡房来。上层平坦开阔处的房屋,是正副队领导、财务部、安技部、工程测量技术部办公室和宿舍,队部会议室、材料员宿舍和库房。稍远些的大门口是机床加工车间、机械修理车间。
   下一层是男女职工集体宿舍、双职工宿舍、队医务室、理发室、食堂、三用堂、锅炉房。最底层则是男女澡堂、厕所。
   顺应地势,整片住宅呈阶梯形四方围屋状,中间高四周低,规划有序,错落有致。荒山被筑路人改造一新,变成一副热闹的模样。如此,机筑队百十号职工就此安营。夜晚远远一看,像极了灯火辉煌的山寨。
   山坡下百米不到就是京九铁路施工现场。在天气晴朗的多个日夜,工地上的机器似乎总在不知疲倦地轰鸣和忙碌。机械筑路队的工作任务,是在队长的正确领导下,严格遵守工程建设规章制度,在测定区域内运用工程机械明挖明推,建成符合国铁铺轨要求的标准路基。
   这样的工作状态在不下雨的天气能顺利推进,成天跟土打交道,灰头土脸不要紧。可一遇到雨天,稀里哗啦的雨水肆无忌惮地落个不停,浸泡整个施工场地。黄泥变得泥泞和黏腻,成堆成堆往机器身上裹,铲不尽,扒不完。越运行裹得越多,拽得机器呼呼直吐黑烟,以致故障而熄火。
   看来机器们只能选择趴着休息了,但机械修理车间和机床加工车间的师傅们却从未有过休息。“闲时厉兵秣马,战时所向披靡。”只有把机械设备修理好,保养好,才能确保一线职工加班加点大干抢工期顺利进行。是的,机修师傅们常常卧在烂泥中检修机械设备,卧在暴雨如注的旷野,卧在最黑暗的夜晚。
   那个雨水连绵的暮春,持续的下雨让工地和驻地都成泽国。风雨中的油毛毡住房破损漏雨,我们修缮;道路坡坎被雨水冲垮,我们修复;柳江里抽上来黄泥浆水,我们饮用洗漱都能克服;食堂餐餐都吃苦涩难咽的苦麻菜,我们也克服;潮湿蔓延、身体抱恙、蚊叮虫咬、蛇鼠出没,我们从无半句怨言。但工期紧迫,开不了工,这让
   筑路人焦虑难耐。
   初夏时节,雨水终于收住阵脚,天气变得晴朗明丽。久违的阳光奋力穿过云层,明晃晃地照耀在筑路人的油毛毡房上,照耀在机器轰鸣
   的京九铁路施工场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