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司 胡 狄
7月,中铁五局成渝中线四川段项目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奔赴内江,重走成渝铁路——“开路先锋”精神发源地,汲取奋进力量。
来到成渝铁路沱江大桥,行至桥上,白云悠悠,清风起舞,江面碧波荡漾,水鸟轻盈飞过,四周风物尽收眼底。列车轰隆驶过,人行道随之颤动,真切地感受着成渝的震动。如果成渝有底色,那一定是红色的长370.83米,高27米的成渝铁路沱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的第一座钢梁桥,也是最长的一座钢梁桥。宏伟的铁路桥与依旧笔直矗立的斑驳码头碑,虽然经过了七十多年岁月的洗礼,依然站在这里,无言地护送着南来北往的列车安全平稳横渡沱江。
遥想当年,修路的设备极其简陋,修筑铁路困难重重。“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白天杠杠压 (挑土抬石),晚上压杠杠(睡树条做成的床)”,筑路民工凭借铁锤、钢钎、扁担、箩筐等简陋的工具,夜以继日挖土方、建涵洞、开隧道、架桥梁。没有起重机械,就用木头搭起支架,制成葫芦杠杆撬动大石块;用竹筐挑石头太慢了,就用木板制作滑车。靠勤劳和智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如果成渝有记忆,那一定是不朽的
距离桥头不远的乌云山半山腰上,“柴九斤、钟志卿烈士抢修沱江大桥护坡殉难纪念塔”巍然挺立,默默守护着沱江大桥。纪念塔为修筑沱江大桥牺牲的解放军战士而建,他们的名字被镌刻在石碑上,红漆勾填,庄严肃穆。十公里外的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同样浓缩着筑路往事。看着沱江湍急的流水,想起当年筑路民工风餐露宿、沐雨栉风的情景,耳边似又响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铿锵誓言。大桥上这每一寸钢轨都代表着坚韧,它如同蜿蜒的青藤,在西南大地上铺展开来,连接这大山与城市,像一条勇敢的脊梁,承载着铁路人的希望与梦想。它知道自己生来就永远会被车轮碾压,它饱含着坚强,饱含着耿直和沉静。
如果成渝有力量,那一定是刚毅的
在老成渝铁路沱江大桥上游不远处,拔地而起的新建成渝中线高铁沱江特大桥浇筑完成的主墩,宣示着新一代成渝铁路人接过了前辈传下来的火炬,继续燃烧着腾飞的梦想,开辟新战场,正建设成渝中线高铁。
再战成渝,中铁五局承担了成渝中线四川段、重庆段总长60公里的施工任务,管段内桥隧相连,地形极其复杂,施工难度大,标段内独有的40m箱梁预制,数量多、跨度大、一次性浇筑方量大,面对挑战,五局新一代成渝中线建设者将依靠智慧引领、科技赋能、创新驱动,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成渝中线。
“72年前,沱江大桥依靠人工搭积木的方法建造起来。今天,将广泛运用智能悬臂造桥机以新科技让长虹卧波。”站在沱江大桥桥头,新一代的成渝中线建设者感慨道。
再建成渝,告别铁锤、钢钎肩扛手捧,全面打造智能建造2.0,广泛运用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等手段,构建信息化协同管理平台,建造数智梁场,运用数智设备,实现生产全工序自动化,全过程数据集成化,致力把成渝中线建成技术先进、质量优秀、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中国高铁精品标杆。
这次,新一代成渝建设者带来了领先世界的工艺,带来了先进的工装,带来了智能建造,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这依旧是当年那支钢铁般的队伍,他们必将传承先辈的精神与信念,让新的钢铁长龙跨山越水,打通川渝地区新的交通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