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325期 >2025-06-06编印

井冈山求学
刊发日期:2025-06-06 阅读次数: 作者:
  六公司 李继鹏
   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参加培训的这段日子,是一段涤荡心灵、淬炼理想信仰的难忘历程。当从长沙出发的车辆驶入井冈山的地界,沿途的绿水青山,让我心驰神往。踏上这片红色热土,感受历史的厚重,聆听革命的回响,让我深切感受到井冈山精神穿越时空的力量,无数革命先辈们在井冈山的斗争岁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加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
   开班仪式上学院老师的详细介绍和张部长的讲话,让我不禁对这次培训更加期待。伴随着淅淅小雨,我们一起缅怀革命先烈,先辈们忠魂长眠,浩气长存。下午的人工智能发展讲座,让我感受到科技日新月异,“人间一天,大模型一年,各领风骚十来天”更是机遇也是挑战,吾辈当自强。夜晚的一首首红色旋律,振奋人心,催人上进。步入庄重肃穆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泛黄的纸张、生锈的长矛土枪都是革命先辈伟大革命历程的见证,更是点燃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茨坪旧址的公卖处、军械处、军官教导队旧址,无不见证革命先辈们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坚定信心闯新路的成就。一封封有血有肉、句句血泪的红色家书,不仅寄托母亲对孩子的愧疚,丈夫对妻子思念,更是对党忠诚、对理想信念坚定追求的见证。攀爬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大家一起相互鼓励,有位同学更是身体力行践行五局人的铁肩担当帮助村民挑西瓜。歇息之余,班长还给大家绘声绘色讲起了“半条被子”的故事,让这段攀爬更显得意义非凡。夜晚的分组讨论,头脑风暴,同学们认真思考、热烈讨论,全程干货满满。茅坪的八角楼见证了毛主席《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的诞生,更加坚定了革命军民的信心。黄洋界的一发迫击炮弹不仅击退了敌人的围剿,更是保卫了革命的“火种”。“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人宵遁”更是军民一心革命的见证。为了建造小红井医院,曾志前辈当时虽已怀孕七月挺着大肚子,但仍旧坚持和大家一起上山砍木头、背木头到小井村,带领大家一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她的坟前一块小小的墓碑镌刻着“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更是她一生追求崇高又甘于平凡的写照。访谈式教学,龚全珍和甘公荣母女的事迹感人至深,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红色血脉的传承,一生无私甘于奉献。井冈山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镌刻着革命的印记,这片红色的土地蕴含力量,催人奋进。
   通过专题教学、实地参观、现场教学和访谈式教学,让我深刻感悟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核心内涵,以及“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重要坚持更是我们学习重中之重。作为五局人,如何坚定执着建设王牌工程局、实事求是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艰苦奋斗破解企业管理难关、依靠职工群众取得成功都是我们以后要积极探索和奋力完成的使命和责任。
   五天的培训不仅让我收获了很多知识,汲取了革命精神的力量,也让我拥有了一段难忘的同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