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325期 >2025-06-06编印

时光小屋
刊发日期:2025-06-06 阅读次数: 作者:唐玮
  二公司 刘 鑫
   我其实不是一个正儿八经喜欢看书的人。当我走进这家老书店的时候,我只是抱着随便逛逛的心情。或许是感受到有客人进来,老板从两边黑压压的书中走来,是一位戴着老花镜,约莫六十左右的老人。
   “同学,想找什么书,这里太乱了,我帮你找”,老人笑着问我。我摸着后脑勺躲开书堆,连忙摇手说我自己去找就可以了。老人点了点头,便又转身去门口看别人下象棋去了。想起刚才老人称呼我为“同学”,不禁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情绪。
   我开始向书架走去,忽然抬头看到两个老式叶扇不知何时转动了起来,竟有些恍然。呆立了片刻后停下了脚步,忍不住拿起旁边的高中练习真题,很意外在这里还能出现这个。自己曾经也保存了小学到大学的所有书本,不止书本,还有我学时好多故事杂志书、绝版小说、夹在书本里面的各种毕业照。毕业后我依然会不时拿起翻看,可惜后来有一次不小心被母亲卖掉了,成为我心中的遗憾。
   或许也正因如此,我现在很喜欢旧书的味道。就像手里的这本练习册,打开后居然翻到原主人2011年的一张纸条,虽然里面只是一张草稿纸,可我依然会在指尖触碰的一瞬间,就一颤,觉得我隔着时光,被十年前的少年匆匆瞥了一眼,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但真就如此。后来,我甚至不再关注书的名字或内容,我喜欢看它磨损的痕迹,还有翻页时触摸的感觉,喜欢看旧书上的各类批注与无意写下的话,似乎这样就能透过书本认识一个新的朋友。
   在这个小小的书屋继续邂逅,我还看到了林徽因传和陆小曼传放在了一起,旁边还摆着鲁迅的散文集。说起鲁迅,我的童年似乎一直和他的文字紧紧相连。那些在课堂上跟着老师逐字逐句解读课文的日子,那些为了背诵鲁迅文章,绞尽脑汁的时刻,此刻都变得鲜活起来。
   被勾起的往事在狭窄拥挤的二手小书店里随着风扇一同隆隆作响,我扶起梯子,爬上去接着四处寻找新的故事......(上接一版)七大区域指挥部配备专职党委书记,形成“党建+精英”双轮驱动模式;三级公司主要领导带头落实包保责任,构建起上下贯通的经营管理体系。完善经营机制建设,建立差异化考核体系,推行“业绩与薪酬强挂钩”机制,通过拉大收入差距激发内生动力。实施“经营人才青苗计划”,两批次136名学员中10人晋升局层面经营骨干,为企业经营人才梯队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培育狼性经营文化,开展“我为企业赢订单”主题实践,局和子公司主要领导带头践行“三个一线”工作法(主动拜访一线、专班推进一线、跟踪服务一线),有效推动业务拓展。新兴领域订单占比从2022年的13.57%提升至2024年的20.85%。深化区域联建协同。七大经营区域建立 “党建共同体”,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进”的党建经营一体化工作格局。积极与政府、业主等单位建立党建联盟,联合开展“磐心共筑”党建品牌创建、“邵永铁路党旗红 磐心共筑当先锋”党建推进会等数十次党建活动,以党建联建为纽带,带动区域滚动经营额实现稳步增长。
   党建攻坚施工生产,打造精益履约示范链。强化数字管控,运用BIM技术搭建“党建+生产”平台,在拉月隧道项目中追回滞后工期128天,提前101天贯通。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党组织+指挥部+参建单位”协同机制,依托“需求-库存-调度”动态台账管理,通过党建协调会实现资源精准调配,在重点项目中杜绝因材料短缺导致的工期延误,筑牢施工生产资源保障基础。创新攻坚机制,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构建全项目党建示范网络,设立2066个党员先锋岗、873个党员责任区,实现技术攻坚与安全管控责任到人;开展“五保一树”等劳动竞赛,营造全员大干氛围;组建党员突击队攻克川藏项目超高地温、断层破碎带等地质难题。构建精益履约生态,将党建优势延伸至产业链上下游,联合设计、监理、供应商成立“红色联盟”。通过全链条党建赋能,2024年全局重点工程履约率达100%,获得省部级优质工程奖22项。
   党建赋能智能建造,激活数字发展动能。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掀起“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热潮,召开党建引领智能建造现场会统一思想。党组织充分发挥把关作用,将智能建造纳入前置议题,党委会研究出台《推进智能建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在项目规划、技术方案制定、设备选型及智能机器人应用等环节,党组织组织专业团队严格把关,确保科学合理。?构建智能建造管理体系,形成局、子公司、项目部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各层级职责。局级统筹规划,定期召开推进会解决重大问题;子公司结合业务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研发与应用方向;项目优化施组方案,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高工程质量与精度。搭建赋能智能建造平台,选拔党员骨干组建AI+智能建造技术攻关团队,基于BIM、DT和AI等前沿科技开展攻关。依托重难点项目成立党员智能建造工作室,激发创新活力。打造智能建造示范项目,成渝中线项目融入智能建造理念,采用数字化设计与智能设备;雄忻高铁项目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控。?推动党建与智能建造深度融合,将智能建造目标细化到党员责任区,制定任务清单并监督考核。把党员工作表现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从多维度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智能建造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聚力效益提升,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树立“盈利光荣、亏损可耻”导向,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研讨、“五局发展三问”大讨论等形式,组织全员思考发展核心命题,开展专题研讨百余场,汇编成果50篇。创新“经济效益提升”专题党课矩阵,邀请行业专家与商务骨干组成讲师团,围绕合规盈利体系开展培训,推动效益意识入脑入心。构建精干管理体系,对标项目标准化要求,以“扁平化、高效化”重构管理架构,将管理层级压缩至3级以内,推行项目经理与党支部书记“一肩挑”。建立“因事设岗、以岗定人”机制,通过岗位价值评估设岗,出台《项目岗位权责清单》,形成责任闭环。?深化全周期策划管理,实施“标前-施工-竣工”策划机制,重点项目标前商务策划、成本测算达100%。创新资源集中管控模式,发挥集中优势实现业财融合,成渝中线等5个铁路项目规模化采购降本1140万元,降本率13.5%。建立“业财融合”分析机制,构建党员先锋示范体系,划分党员责任成本区,分解12个关键环节成本指标,建立“周核算、月复盘、季考核”机制,考核结果纳入评先评优。组建党员攻关小组,渝昆高铁项目技术革新节约成本,西渝项目优化施工创效增收。激发全员创效活力,建立“创效标杆”评选机制,每年评选10个示范项目。开展“成本节约金点子”征集活动,党员带头提交建议百余条,“隧道弃渣资源化利用”等建议落地。
   党建驱动内控体系升级,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通过把党委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贯穿内控建设全过程,实现党建工作与内控管理同频共振、深度融合,为企业提升管控效能注入强劲动力。
   党建赋能本质安全,筑牢内控根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警示日、安全生产主题党课等活动。健全党管安全机制,党组织发挥把关定向作用,出台系列办法;把安全生产纳入党委重要议程,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安全指标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安全检查,加大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成为“评优评先”重要指标,事故单位或个人实行 “一票否决”。完善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编写手册、制作短视频。推行“党员安全承诺制”,建立“安全积分”管理机制,降低员工违规操作率。扎实开展党建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党员“双带头”行动,创新开展党员“三亮”示范工程,推进专项行动,让党员先进性体现在安全生产各环节。组建“党员+群安员”联合巡查队,引入智能监控,形成“人防+技防”机制。通过持续努力,安全生产管理实现质的飞跃。
   党建引领合规治理,强化制度执行。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推动“法治五局”建设向纵深发展。强化法治建设制度保障,出台《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落实法治工作五年规划的实施方案》,为企业法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指引。深化企业决策审查机制,严格秉持“决策先问法,违法违规不决策”以及“未经法律合规审核议题不上会”原则。近三年,法规部门累计提出法审意见约1万余条,意见采纳率超90%,有力保障了企业决策的依法性与科学性。聚焦合规体系建设,对标国际先进合规企业,着力构建以《合规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合规制度体系,搭建以董事会合规委员会、合规联席会议、首席合规官、合规专项管理部门等为主体架构的合规组织体系。推动合规与经营业务深度融合,深入开展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将合规管理要求有机嵌入各经营业务流程。常态化开展合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签订合规承诺书。构建全面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坚持“事前防范为主、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为辅”方针,通过法律手段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清欠资金。
   党建融合监督防控,守牢廉洁底线。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领域深化整治,严查行业性腐败、新型腐败及领导干部亲属谋私问题,紧盯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与“一把手”、年轻干部等对象,推进群众身边腐败整治。提升执纪审查质效,完善12项制度体系,通过“外部输血+内部造血”充实办案队伍,形成协同办案格局,对重大线索提级核查。规范定性量纪,研讨同类案件规律;强化处分执行,开展薪酬扣减自查与回访教育。构建大监督网络,成立由党委书记、总经理牵头的领导小组,建立160余人监督人才库,组建跨部门监督小组,形成“1+N”监督新模式。2023-2024年,6个监督小组通过“穿透式监督+亏损治理”方式,对7个亏损项目,48个在建项目挽回经济损失。近三年巡察10家子公司,查摆问题275项,形成整改闭环机制。建设“心廉”文化。以“开路先锋”精神为引领,构建廉洁理念体系,编印2万册《廉洁文化手册》,制定《廉洁公约》,提出“六提倡六禁止”作风建设规定。每年7月开展“5+N”廉洁宣教月活动,2023-2024年举办活动130余场。在项目一线建廉洁文化长廊与100余个 “心廉驿站”,通过沉浸式教育推动文化与管理融合,以文化软实力强化制度执行。
   党建领航人才强企战略,提升人才发展水平
  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将党建引领贯穿人才“选、育、用、留”全周期,构建与企业战略深度契合的人才生态。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人才规划。构建全局人才战略规划体系,围绕“建设中国中铁王牌工程局”目标,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25-2030年)》,明确“1248”工作思路。出台《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五年规划》,通过年度目标分解优化年龄结构,到2029年实现全局40岁及以下领导人员、子分公司35岁及以下中层管理人员占比达相应层级总数20%左右。针对水利、林业等“第二曲线”业务,制定《新兴业务人才攻坚方案》,2024年通过校招与社招结合新增水利专业一级建造师60人。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成立由局党委副书记牵头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将人才工作纳入子公司党建考核,权重不低于13%。修订《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意见》等制度,形成全流程管理体系。实施“卓越人才计划”,按“四期+六类”标准建立人才库,目前入库3708人。推行“3+100”立体挂职机制,每年选派不少于100名年轻干部锻炼。设立人才发展专项经费,构建人才盘点模型,从五个维度开展盘点,形成分析报告。针对水利等紧缺领域设置预警指标,2024年新增水利专业一级建造师60人,满足业务需求。
   完善选拔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健全多元化人才选拔体系,拓宽选人视野,与中南大学等高校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创新选拔方式,对本部5个部门正副职岗位、设计院7个岗位公开竞聘并择优录取。建立职业项目经理岗位序列,制定管理办法,近三年评选11名职业项目经理,打通晋升通道。强化基层导向,制定基层一线人才选拔倾斜政策,2023-2024年提拔的61名干部中,21人有项目经理任职经历,28人曾在重难点项目任技术负责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从政治素质、业绩贡献、群众公认度三维度设考核指标,2023年对45名履职效果不明显的领导人员采取降职等组织处理。推行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实现三级企业领导班子、本部部门及直属单位负责人全覆盖。严格选拔程序与监督管理,制定工作规程,实行考察对象“双签字”背书。加强全程监督,定期对三级企业选人用人工作全覆盖检查,持续开展亲属任职回避等专项清理,完善长效监督机制。
   搭建培育平台,加速人才成长进阶。构建分层分类培养体系,针对领导人员、年轻干部、项目经理等不同群体实施差异化培养:领导人员侧重领导力高级研修与井冈山理想信念培训;年轻干部依托中青班与双向挂职锻炼;项目经理推行“导师带徒+业绩培育”模式。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选拔50名青年专家后备人才,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组建老中青梯队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打造八支自有专业化产业工人队伍,重点培育三臂凿岩台车操作手、盾构司机等紧缺工种。创新人才培育载体,强化立体挂职机制并拓展至新兴业务板块;推进产教融合,与高校开展“订单式”培养,通过大师工作室“一对一”带徒传技;打造数字化学习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内部课程库,实现领导人员与年轻干部线上培训全覆盖。发挥大师工作室孵化作用,在盾构、测量等传统领域巩固布局,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降本增效为核心考核指标。
   健全激励体系,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实施“以绩定薪、岗变薪变”的差异化薪酬体系,对关键人才给予项目分红、专项奖励,如年度新增一级建造师可获1-2万元/人一次性奖励。探索股权激励、项目跟投等中长期激励,修订津贴发放办法,“双一流”院校本科毕业生首年津贴4000-16000元,硕士5000-20000元,博士50000元。健全职业发展通道,打通管理与专业技术“双轨制”晋升体系,如专职首席专家比照局副三总师层级管理;建立技能人才“五级晋升”通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落实“五险两金”与职业健康档案制度,2024年组织培训173737人次、投入经费1455万元,通过劳模宣讲等活动营造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建立人才退出与流动机制,严格“三期”考核淘汰不合格者,对同一岗位任职满6年的子公司主要领导等人员实施交流轮岗,依托全局人才共享平台对闲置人才重新配置,提升使用效率。 (唐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