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老公路项目位于青藏高原与柴达木盆地的交汇处,平均海拔3070米以上,全年4级以上大风天数超过200天。夏季地表温度高达50℃,冬季寒风刺骨,夜间气温骤降至-20℃。
方圆百公里内,只有连绵的盐碱地和呼啸的戈壁狂风。项目搅拌站便坐落于此。
沙尘暴时常席卷工地,生活、施工用水需从80公里外进行运输,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强烈的高原反应等种种不利因素无一不影响着厂站的建设。
面对种种困难,搅拌站负责人邓勇丝毫没有退缩,与工程部技术人员反复讨论,制定了详细的设备调配方案和厂站建设规划。“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周全,不能有丝毫马虎。”邓勇常常这样说。他根据高原施工特点,优化了搅拌站布局,合理配置设备资源。
设备到场后,邓勇如同一名体检科“大夫”一样,对搅拌站各类设备进行全方位大检查,爬上水泥罐,仔细检查每一个焊缝;钻进搅拌机内部,查看每一个零部件的状态。
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检查出粉罐除尘设备故障、搅拌主机搅拌臂、搅拌叶片磨损严重、水泥蝶阀损坏等问题,并及时带领工人进行了维修更换,组织对设备的保养,为搅拌站的后期验收提供了保障。
在设备进入关键的安装调试阶段,他白天紧盯安装现场,及时解决现场问题;晚间组织技术交底,总结当日工作难点并制定解决方案。当搅拌机出现计量系统偏差时,他与安装团队一起分析原因,一遍又一遍的进行校准复核,以精益求精、不容马虎的态度确保了搅拌机的正常调试。
狂风依旧在戈壁上呼啸,但搅拌站内,机械的轰鸣声奏响了奋进的乐章。邓勇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这片荒芜之地雕琢出匠心的丰碑,以共产党员的担当,诠释着新时代建设者的坚守与执着。 (赵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