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3325期 >2025-06-06编印

坚守绿色防线共享澄澈蓝天
机械化公司G347项目
刊发日期:2025-06-06 阅读次数: 作者:马有志黄路杨蝶欣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上,机械化公司G347项目建设者以非凡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和坚毅的意志,奏响了一曲守护生态的壮丽赞歌。他们勇担交通建设的使命与重任,全力守护这片土地的绿色生态,让蓝天白云与绿水青山交织,成为高原最美的底色。
   常态推进打造生态走廊
   G347项目沿线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项目团队在环境整治上下足了功夫。严格遵循“边建设、边保护、边恢复”的原则,对施工区域进行精细化管理。施工前期,对沿线植被、水源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了全面调查,制定详细的生态保护方案。施工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尽量减少对土地的扰动和植被的破坏。
   为改善路域环境,项目部对沿线的边坡、排水沟和临时用地进行了全面整治。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并采用生态护坡技术,种植了适合高原环境的草种和灌木,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美化了环境。经过一系列的整治措施,曾经裸露的土地,如今逐渐被绿草覆盖,边坡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植被,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植草复绿荒芜焕发生机
   高原地区气候寒冷,风沙大,土壤贫瘠,植被恢复难度大。项目团队依靠科学的方法和精细的管理,让荒芜复绿焕发生机。
   在植草复绿的过程中,项目部对施工区域的土壤进行改良,从外地运来优质的土壤,对施工后的裸露土地进行覆盖,并添加了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菌剂,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在草种的选择上,经过多次试验,筛选出了适合高原环境的草种和灌木品种,这些草种具有耐寒、耐旱、耐风沙的特点,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在种植过程中,采用科学的种植方
   法,确保草种的成活率。施工人员按照
   一定的间距和深度进行播种,并在播种
   后及时浇水、施肥和覆盖保湿膜。为了
   提高植被的覆盖率,采用喷播技术,将
   草种和肥料混合后喷洒在边坡和裸露
   土地上。经过长期的努力,原本荒芜的
   土地上长出了嫩绿的草苗,一片片绿色
   的植被逐渐覆盖了曾经的施工区域。植
   草复绿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改善了当地
   的生态条件。植被恢复有效减少了水土
   流失,降低了风沙对周边地区的危害,
   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场所,
   有力推动高原生态系统的良性修复与
   发展。
   志愿行动守护蓝天白云
   高原地区风沙大,施工过程中容易
   产生扬尘,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为有
   效减少扬尘污染,保护高原的蓝天白
   云,项目部积极采取多项洒水降尘措
   施,配备多台洒水车,在施工区域和运
   输道路上进行定时洒水。制定一套完善
   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洒水降尘的作业
   计划,明确洒水车的工作时间和作业区
   域。五辆洒水车每天多次往返于施工现
   场,确保道路和施工区域始终保持湿润
   状态,切实有效抑制扬尘产生。
   项目部还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
   每天在周边道路和草地上进行垃圾捡
   拾工作。他们手持垃圾夹,背着垃圾袋,
   沿着公路边坡、排水沟和临时便道仔细
   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塑料瓶、食品包装袋、烟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垃圾,在他们眼中都是亟待清除的“生态隐患”。如今,项目沿线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美观,曾经被垃圾污染的角落如今焕然一新,公路两旁的植被在干净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尽管高原寒风刺骨,但志愿者从未退缩和抱怨。寒风中,他们身穿厚重的棉衣,戴着口罩和手套,艰难地行走。他们用智慧和汗水执着守护高原的绿色生态。他们的精神,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坚韧不拔,顽强生长。
  (马有志黄路杨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