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317期 >2025-04-11编印

记忆的光芒
刊发日期:2025-04-11 阅读次数: 作者:
  局机关 骆高发
   日前,舒工打电话给我“如果有时间,可以去衡广复线沿线、石长线益阳桃江看看”。这多年未变的声音穿越时空,将施工机械万马奔腾的场面,将道岔拨节千百人的号子声,将“二老工人”戴着草帽光着背膀和那黝黑的面庞......一幕幕画面,在我脑海里闪现,我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到三十多年前。
   那是1986年的夏天,年少的我怀揣梦想,来到了衡广铁路复线的建筑工地,主要从事测量、试验、描图等工作,每天工资两块三毛钱。
   那时,技术主管是舒工,一米七八的大高个,中南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带领技术室我们八九个测工。舒工爱学习,也乐意带着我们一起学。白天,他在工地教我们如何使用水平仪、经玮仪。晚上,在简陋的工棚里,他教我们抄平、放线、识图、制图、计算工程量等基础理论,还教我们练写工程字、描图。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舒工发给我一套制图工具,我小心翼翼地保管珍藏着,并用它描画了一张张蓝图。有时做错了,也要被舒工“骂”几句,在鞭策和鼓励中,我们这群毛头小伙也练就了胜任岗位工作的本领。
   当时,我们队负责从衡阳到郴州管段内大约十多个车站的房建工程,分别是茶山坳、东阳渡、向阳桥、哲桥、耒阳、小水铺、马田圩、栖风渡、街洞、许家洞等。
   我们技术室则负责这些车站的技术工作。那时,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一些乡镇建筑公司也参与这些工程建设,我们常要去帮他们抄平、放中线、取试件,解决技术问题。到了饭点,这些包工头便热情地安排我们用餐。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工资收入低,每每吃个水煮活鱼、爆炒蹄花便是人间美味。
   但,只要舒工在,他则一脸严肃,不准接受吃请。要么他请大家吃个便餐,要么到邻队食堂用餐。几十年过去了,我对他这个印象仍然记忆犹新,就像一面镜子,时常照耀着我的人生之路。
   湖南的盛夏骄阳似火,我们戴着草帽,背着仪器,扛着塔尺,在铁轨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阳光炙烤着大地,晒黑我们的面庞,浸透汗水的衣裳勾画出一幅幅地图,晒得发烫的钢轨可以烤熟鸡蛋,夕阳拉长的身影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说笑声,这生动的写照,便是最美好的青春画卷。铁路复线一天天延伸,我们一起走向诗和远方。
   建筑队三年的工作生活日复一日,但我始终坚持学习,在波澜不惊中命运为我翻开新的篇章。1989年,我考上公安,穿上警服,走上铁路警察的岗位,先后在浙赣复线株洲至萍乡段、石长铁路益阳段派出所工作。每天带领民警开着偏三轮摩托警车往返于工地之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株洲醴陵萍乡,益阳桃江汉寿,我们迈着坚实的步伐穿梭在铁路沿线。在与筑路人的交往中,我的脑海中也不断存入新的工程词汇,这也许就是宿命,注定将与工程结下不解之缘。
   时光荏苒,当年的舒工已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工作的原因,我和舒工见面的时候并不多,他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偶遇时,总是相视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各自忙碌。但他过去向我们传授各种建筑知识的点点滴滴仿佛还在昨天。这些知识,对我的职场影响是深远的。那时养成的学习习惯,让我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岁月里,先后完成了公安管理、土木工程和法律本科的进修。
   2003年,我被组织安排到江苏无锡、上海片区项目负责。当年舒工教给我们的知识再次派上用场,尽管CAD软件代替了原始的手工制图,但我的行李箱中仍然带着那套制图工具。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常常记起舒工当年为我们挥舞教鞭的身影。那期间,我们先后承建了金城大桥、金城公铁立交、开源大桥、金石路跨线桥、震泽路等项目。我把有限的知识用到无限的实践中去,不管是工程施工还是竣工交验,无论是工程审计还是清收清欠,在项目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都顺利完成。那一座座横跨江河的桥梁,犹如历史的丰碑矗立在眼前,每当开车经过,心中就不由得升起一阵阵自豪感、成就感。
   2012年,我调纪检系统工作至今,开启了人生又一段新的旅程。每当说到“悬鱼拒贿”“子罕拒玉”等,我就不由联想起舒工拒宴的往事。每当我取得一些成绩,总结过往的得失,总是难忘在建筑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我职场生涯的开始,也是我步入社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每当我在书房里看到那套泛黄的制图工具,就勾起我许多回忆,像灯塔、航标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不断闪烁着记忆的光芒!像星星点灯,照明我来时的路。也许,那就叫不忘初心。
   昔日的舒工,后来成为了我们大家有口皆碑的老领导。当我接到他的电话得知他已退休,并希望重走衡广石长复线路、重温誓词时,这移动的电波打破了我尘封的记忆,像平静的湖面吹皱的秋波,搅乱了我心灵深处的平静,在他退休之际,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由衷地向舒工再次说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