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版:党群园地总第3317期 >2025-04-11编印

云端筑梦
--记五公司高原铁路项目副经理权永恒
刊发日期:2025-04-11 阅读次数: 作者:赵荣
  权永恒,五公司高原铁路项目副经理,负责鲁朗1#横洞工区的施工生产管理。从蒙河铁路到广大铁路,从玉磨铁路到高原铁路,2015年参加工作的他,足迹深深烙在祖国大西南的钢铁脉络上。
   淬火高原显担当
   在青藏高原这片离天最近的土地上,权永恒一扎就是四年。“有困难找权副经理!”这话听着平常,却是工地上最重的信任。2021年那个春天,35岁的权永恒把胸脯拍得咚咚响:“能修高原铁路,这辈子值了!”说这话时,他眼里闪着如高原阳光般炽热的光。
   鲁朗隧道1#横洞是整个3A标条件最为艰苦的工区。便道坡长路陡,穿越原始丛林,沿途地形复杂,有些狭窄路段勉强通过一辆车,稍有不慎就可能滑落山谷。为确保物料运输顺畅,权永恒绞尽脑汁,组织人员和机械定期对便道进行维护。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繁重的运输任务,一场大雨过后,刚填补好的坑洼又被冲毁。有一回,一辆满载施工物料的重型卡车陷入泥泞无法动弹。权永恒接到消息,立即协调装载机前往救援。他指挥装载机将牵引绳索准确地连接到重车上,重车在艰难地挣扎后,终于缓缓向前挪动,一点点驶离困境。即便采取了这些措施,物料运输依旧困难重重,每一次物资的送达,都凝聚着无数的艰辛与努力。
   勇闯地质博物馆
   鲁朗隧道1号横洞洞口段位于第四系洪积体段,全部由卵石、砾石等堆积而成,施工难度极大。
   “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权永恒把晦涩的施工方案编成顺口溜。工人们说,跟着权副经理干活,“打仗”有兵法——该猫腰时绝不挺胸,该冲刺时绝不腿软。
   最险的那段堆积体,让权永恒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索性卷起铺盖,住进了洞子里。狭小潮湿的空间,弥漫着尘土与刺鼻的硝烟味,但权永恒全然不顾。每当炮声初歇,他就如同听到冲锋号角的战士,第一时间带人冲进去量尺寸。他一边催促,一边熟练地操作着仪器,快速读取数据并记录。与此同时,混凝土车也在洞外严阵以待。尺寸测量完毕,权永恒一声令下,混凝土车便如离弦之箭般冲进洞内,追着他们浇筑。在这嘈杂的环境中,权永恒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各方作业。“混凝土浇筑速度再快点,但要保证质量,振捣一定要密实!”他的声音穿透了现场的喧嚣。
   在权永恒的带领下,整个团队日夜奋战,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闯过这个“鬼门关”。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努力,他们提前12天顺利通过了130米堆积体段。当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成,权永恒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中满是自豪与成就感,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再大的困难,在他们面前都将被战胜。
   其行也远,其路也艰。在他的不懈努力与精心管理下,鲁朗隧道1号横洞在2022年3月完成开挖150米,4月份开挖进度更是突破至170米,创造了项目部单月开挖的最高纪录。权永恒自豪的说:过去的3年,我们实现了3个第一:标段第一个三岔口挑顶进入正洞施工,鲁朗隧道进口第一个双线隧道出洞,成为全线第一个贯通正洞口,鲁朗1#横洞衬砌混凝土施工,获得标段内第一张绿牌奖励。
   匠心织就云端哈达
   多年来,权永恒带领技术人员先后解决了上百个施工生产难题,成功攻克20多项技术难关,成为工程专业领域的模范标杆。
   工友们记得清楚:权永恒办公室的灯永远是项目部最后熄灭的,每逢节假日,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家里老爷子住院,他只能在视频里搓着手干着急;媳妇总说他 “心里装着千斤重的钢轨,就装不下二两重的自己”。可项目部谁家孩子升学、老人看病,他记得门儿清,被工区职工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十年磨一剑,当得知被评为2024年度股份公司劳模这个消息时,这个被高原风吹糙了脸的汉子,笑得像第一次得奖状的学生。要问他图啥?看看隧道口那簇格桑花就知道——紫外线越毒,花瓣反而越鲜艳。就像权永恒常说的:“咱们修的不是铁路,是架在天上的哈达。” (赵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