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315期 >2025-03-28编印

黔东南的七月
刊发日期:2025-03-28 阅读次数:93 作者: 字数:2033
  路桥公司 赵 昕
   在黔东南,《黔东南的七月》几乎是一首人人会唱的歌。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刚到项目见习的时候。项目部驻扎在黔东南从江县高增乡的旧车站,恰逢老乡们在院子里热热闹闹地过西米节,“没有哪座山不能翻,没有哪条江不能过,没有哪支笙不能吹,没有哪杯酒不能喝。”我被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吸引,被它悠扬的旋律打动,被它热烈奔放的歌词感染。
   未通高铁时,从贵阳市到从江县要乘坐6小时大巴,身着民族服饰、头戴发髻的当地人,听不懂的苗语或侗语将“神秘黔东南”具象化。车子驶向项目驻地,越走越偏,景色却愈发迷人,连绵起伏的青山,澄澈的都柳江滋养万物;葱郁植被肆意生长,满是生机;错落于山间的特色鼓楼,与自然完美融合,古朴中蕴藏着少数民族千年的智慧与传承。
   从贯一级路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贵广高铁的通车更是意义非凡,如今,从广州到从江最快仅需约3小时13分。曾经遥不可及的“朝早叹早茶,下午吃贵州酸汤”,现已变为人们触手可及的日常。有年暑假,我带着年幼的女儿前往从江县探望在建设宰章水库的丈夫。当穿越3965米长的高增隧道时心中满是自豪,我对女儿说:“这条隧道是爸爸挖的,厉害吧!”女儿天真无邪地说:“那爸爸手会很痛吧,这么长的隧道一定挖了很久很久吧。”童言无忌,引得一车人欢笑不断。而我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项目团队在高增荒山野岭中艰难勘测的日子,在施工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却依然咬牙坚持的日子,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放映。每一个脚印,每一滴汗水,都凝聚着无数的心血与坚韧,都见证着五局人的责任与担当。未通车前,贯洞到县城短短十几公里的路程,乘坐公交车需耗费一个多小时,农用车、摩托在崎岖山路上颠簸也要40分钟,若选择步行则至少要历经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高增隧道顺利贯通的那一刻,多少百姓热泪盈眶。曾经,交通的不便让当地丰富的农产品困于深山,如今,道路畅通后,农产品纷纷运往各地,农民们的收入大幅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与此同时,从江县独特迷人的民族文化也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越来越多的人被这里的风土人情所吸引,当地百姓的生活随着交通的变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远方的客人你留下来嘛,这里有你要的感觉”。当地百姓热情好客,村支书与项目员工在征地期间,忙碌至饥肠辘辘时,便就地取材,在田坎边燃起篝火,烧鱼烤肉,搭配上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化作慰藉人心的美味佳肴。每逢佳节,便热情邀请我们到家中做客,自酿的米酒香气扑鼻、高山流水的饮酒文化、摆满珍馐美馔的长桌宴,牛瘪火锅是用于招待贵客的最高礼遇。他们淳朴憨厚的笑容、豪爽大气的性格,让远离家乡的我们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与温馨,领略到黔东南人的热情豪爽。他们教我们唱着小黄侗歌,鼓楼前,我们一同手挽着手欢快地跳舞、吹笙。我们一同参与了 “村超”“村BA”的比赛,农忙时,我们走进老乡家一同摘碰柑、采杨梅、晒稻谷,在劳作中感受快乐,庆祝丰收的喜悦。时至今日我仍记得我们去村里学校捐助时孩子们期盼与感激的目光,他们冬日里穿得仍是破旧的凉鞋,手脚冻得通红开裂,他们视我们带来的体育用品、新书包和课外书如珍宝,校长更是久久握着我们的手说:“感谢中铁五局连续几年来对学校捐助,对困难儿童的资助,这份情谊学校不会忘记,孩子们更不会忘记!”日复一日,彼此的情谊不断加深,项目结束时,村里的姐姐亲手为我女儿制作了一套侗衣,这份珍贵的礼物,一针一线中满是情谊,到今天我仍保留着。
   后来,我们又相继承建了“最后一个枪手部落”里的宰章水库、G655从江下江至宰便公路改扩建工程等重要工程。在党和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历经脱贫攻坚的不懈奋战,贵州黔东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黔东南州已成为面向粤港澳的重要窗口,与佛山等地签署合作协议,在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2025年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走访黎平县肇兴侗寨,这是两会之后的首次考察,总书记的到来让当地备受鼓舞,此行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对乡村振兴的期望。总书记离开侗寨时,侗族群众自发唱起了《侗歌声声唱给党》,侗歌悠悠久久地飘荡在寨子上空,《贵州日报》记录了家住在肇兴侗寨的66岁村民陆成清不自觉地加入合唱的队伍,悄悄擦拭了眼角的泪水,他感慨地说:“这一幕,将会是我这辈子最难以忘怀的画面之一·······”
   所见皆片面,除了风景秀丽,黔东南这片土地承载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回想12年前,我曾因参建的第一个项目太过偏僻而抱怨懊恼。如今,每当回忆起在黔东南的日子,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怀念。怀念那善良淳朴的民风、婉转动人的小黄侗歌、热闹非凡的“斗牛”、无与伦比的梯田美景、枪手部落里村民肩挎着枪、镰刀剃头的震撼·····直至今日,我们五局仍有同事们在黔东南这片土地上全力奋战,我们有幸见证了它日新月异的成长,更自豪于参与了它迈向辉煌的伟大实践。
   “我走在黔东南的七月,清江水荡轻波。我登上那月亮山的山顶,听远古的传说。”再听一遍《黔东南的七月》,心底涌起一股冲动,想再回黔东南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