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版:党群园地总第3315期 >2025-03-28编印

刘锦程:匠心映蜀道擎灯照征途
刊发日期:2025-03-28 阅读次数:61 作者:陈思怡尹华蓉 字数:1538
  在川北连绵的群山中,一条承载着区域发展梦想的交通动脉正蜿蜒生长。成都公司广绵2标项目党支部书记刘锦程带领团队,用脚步丈量着10余公里建设线上的每一寸土地。这个36岁的湖北汉子,用党务工作者的赤子情怀,在新蜀道上书写着一名建设者的担当故事。
   征拆战场上的“破冰者”
   征拆工作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刚进场时,部分群众对政策理解不透彻,对补偿标准存在疑虑,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群众的反应让刘锦程意识到,征拆工作不仅仅是政策执行,更是一场与群众心灵的对话。一位年长的村民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不是不支持国家建设,只是希望你们能多听听我们的声音,多为我们考虑考虑。”这番话深深触动了他,也让他明白,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有一次,一位村民因为对补偿标准不满,情绪激动地堵在项目部门口,要求“给个说法”。连续三天,刘锦程带着政策文件登门拜访,用手机地图展示着高速路建成后的便利,拿着计算器一笔笔算土地流转后的收益,这才让村民放心地签了字。这样的场景,在刘锦程的笔记本里记录了32次。
   慢慢的,他摸索出了一套征拆经验:事先“备好料”,摸清当地民风习俗;事中“连好心”,坚持跑断腿、磨破嘴、敲碎门,为老百姓讲透理、算好账;事后“暖好场”,及时兑现承诺,为项目施工建设打好群众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群众的抵触情绪开始缓解,征拆工作也逐步走上了正轨。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广绵2标项目创下广绵全线“四个第一”:首块临时用地批复、首个完成房屋迁改、首个办结涉铁手续、首个实现高压线迁改。刘锦程获得了广绵公司“征拆先锋”表彰。
   职工心中的“掌灯人”
   在刘锦程看来,项目建设既要“加速度”,更要“有温度”。
   无论是新入职的年轻人,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他都能以平等的态度倾听他们的心声,用真诚的关怀和专业的建议,为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排忧解难、指明方向。
   对于新入职的年轻人,他不仅关心他们的工作适应情况,更注重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定期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并给他们布置相应的工作任务以此来锻炼他们,每当他们的任务完成后,他都会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在实战中快速成长。面对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他同样保持着谦虚学习的态度,经常与他们探讨专业问题,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于大家反映出的各种问题,他也总是第一时间响应,并及时为大家解决。
   有职工反映住宿条件不方便等问题,他牵头对宿舍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职工生活品质。每逢寒暑假还会举办各式各样的亲子活动、集体生日等文娱活动,帮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安全员老张的妻子带孩子来探亲时感叹:“这里比酒店更有人情味。”
   文化传承的“擎旗人”
   他对企业有着深厚的情怀,他总是会用自己的方式热爱着企业,热爱着这份工作。
   在一次文化大讲堂上,刘锦程说到,“知道为什么我们的企业精神是‘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吗?”他指着老照片里人挑肩扛的筑路场景,“这与前辈们修古蜀道一样,这种精神血脉,永远不能断。我们如今接过了这一棒,必须要修好‘新蜀道’。”
   这种文化自觉,转化为项目建设的实践。项目坚定不移推行“管段工程师”管理理念,“小经理部,大现场”的内控管理体系,坚持深入现场开展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
   与此同时,他还同项目领导班子一道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动“三勇”主题实践活动。项目施工图上,10余公里战线上星罗棋布着数十面小红旗,每面旗帜都标注着党员责任区。项目在党建引领作用下正高效优质的快速推进。
   “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做事的人。”刘锦程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晨曦中,嘉陵江畔的桥梁正向远方延伸。刘锦程笑着说:“等高速通车了,我要第一个开车带着家人看看我们修的这些桥梁。”
  (陈思怡 尹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