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82期 >2024-07-19编印

父亲的肖像
刊发日期:2024-07-19 阅读次数: 作者:
  贵州公司 钟启旺
   我手中的笔,刻画过很多的人,记录过很多的事,描绘过很多的风景。但是,直到今天,我才猛然发现,它从未停留在父亲的身上。所以,我想为父亲画上一幅肖像。父亲是一个农民工,个子不高,相貌平平,初中文化,没有衣品,这是母亲对他最简单而又质朴的评价。母亲时常打趣说:“当初我嫁给你爹,真不知道是图他什么。”然而,在我看来,母亲是幸福的。
   父亲是个称职的丈夫。早些年,父亲和母亲在县水泥厂上班,那时我还在读小学。我依稀记得,那时候父亲总是在自己干完活后,不知疲惫地去给母亲代班,生怕她累着。家里做饭洗衣的活,父亲大都揽下来,不要母亲做。父亲做饭,我和哥哥洗碗,母亲那满足的笑容始终留存在那段美好的时光中。虽然,他们时常因为一些小事咬舌拌嘴,最终难免都是父亲低下头认错言和。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和母亲已经从年轻的小夫妻变成了老夫老妻,争吵少了许多,换来更多的是陪伴。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两句:“你爹一点都不晓得浪漫,从没收到他的礼物,就是直男,你们别学他。”话是玩笑话,幸福是真的。父亲不善言辞,只会用行动和隐忍诠释对母亲的爱。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一个男人的气度和一个丈夫的担当。
   父亲是个合格的儿子。百善孝为先,孝,在父亲的身上平凡地演绎着。在外务工期间,他总是隔三差五地打电话嘘寒问暖,逢年过节打钱回来,农忙时节不远千里也要回来帮忙,他总说:“你爷爷都70多岁了,干不了这么多重活,多帮他一点。”过年回家,他忙于给爷爷打酒、给奶奶买糖,忙于给二老添置新的衣服,忙于上山砍柴,忙于检修屋子内外......总是在一切打理妥当之后,坐上去往异乡的火车。临行前他总不忘交代一句:“老爹、老妈,我走了,有什么事情你就去村委会给我打电话。”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父亲用他平凡的行动在表达着对爷爷、奶奶的那份孝敬。
   父亲是个可敬的“老师”。他在各个方面有着自己的育人哲学。在学习上,父亲没什么文化,所以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有辅导过我们学习。用父亲的话说:“学习我帮不了你们,只能供你们学习,希望你们争口气,别走上我的老路。”在做人上,他总是身体力行为我们诠释一些做人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三观。他会用一种循循善诱且浅显的方式教我们做人。在生活上,父亲总是很节俭,自己辛苦挣的血汗钱,花在自己身上锱铢必较,而花在我们身上却大手大脚,他总说,宁愿苦了自己也不愿苦了我们兄弟俩,不能让我们兄弟俩让别人瞧不起。在做事上,父亲是一个多面手,电工、泥瓦工、木工、编织都做过,他总告诉我们,多学一门技艺,多一条生路,而且做事要做精,我想这又未尝不是一种工匠精神呢。父亲不会舞文弄墨,也不懂什么教育方法,但他的教育在我看来一点也不落后。
   望着父亲脸上日渐深陷的皱纹,看着他不足百斤的身子,为人子女的难免有些许心酸。父亲已经劳累了大半生,还在工厂一线倔强地劳动着。他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年轻的时候动过几次手术,不能干重活,可这么些年哪天不是干重活。再苦亦不言,尽在默默无闻之中。很多时候。我和哥哥劝他别干了或者去找一个轻松活干,哪怕工资低一点也无妨,他却说:“你们爷爷70多岁了都还在干活,我才50岁,还能再干几年,将来你兄弟俩结婚少不了用钱。”我们是劝不动的。他和爷爷一样,做着一辈人的事,操着下一辈人的心,他们仿佛就是为别人而生,做着任劳任怨的老黄牛。
   父亲,用一辈子诠释了什么叫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