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3282期 >2024-07-19编印

建筑公司
“六个坚持”推动技术管理体系和水平双提升
刊发日期:2024-07-19 阅读次数: 作者:丁习斌陈曦
  近年来,建筑公司充分发挥技术管理在企业和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一切工作到项目”的工作导向,深入推进大商务管理和项目管理效益提升行动,重点强化企业技术体系建设,全面加强技术干部队伍建设,聚焦项目管理目标和现场管理问题,切实把企业技术体系运行和技术系统管理各项制度穿透到项目、落实在现场,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和项目技术管理取得明显提升。
   坚持“制度为基”,构建技术管理体系。通过主责部门充分调研、编制草案,相关部门联合评审的方式,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流程协同,明晰管理界面,打破部门壁垒,制定完善技术管理制度19项,为确保技术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坚强保障。通过全覆盖式制度培训学习、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反馈,及时纠偏,助力项目平稳推进,减少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的影响。
   坚持“协同致胜”,强化施组方案管理。在投标施组方面,通过坚持标书复核检查、重点项目分类总结、对标学习行业优秀标书,实现投标项目技术标“零废标”;通过建立总部技术中心和项目“铁三角”畅通的沟通机制,实现经济方案标前标后 “畅联动”;通过落实标前分级评审机制、紧密结合重点项目技术与经济,实现技术标质量“质提升”。在危大工程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危大工程方案清单和风险辨识清单、公司各职能部门联动跟踪管控项目危大工程实施计划、严格开展领导带班和旁站监督检查、及时组织验收危大工程,确保危大工程全过程运行可控。在提高方案管理效益方面,通过严格落实风险辨识管控和清单梳理要求、细化方案编审节点、编制方案比选清单和模板,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23年,公司共组织审批方案255项,保证方案编审覆盖率100%;施组一次审批通过率由56%提高到59%,危大工程方案一次审批通过率由72%提高到76%。
   坚持“科技先导”,加强工法专利总结。一是致力提升项目科技开发参与度。2023年新编工法29项,其中18项由项目部自主编写,项目工法开发参与率由年初28.6%提高至62%;新编实用新型专利55项,其中28项由项目自主形成,项目专利开发参与率由年初21.6%提高至50.9%,加计扣除课题基本由项目自主完成,项目科技开发工作参与度大幅提升。二是致力提升成果质量和转化。2023年,公司共获得发明授权8项,为前三年授权发明专利总量的近2倍;荣获中施企协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实现近五年来科学技术奖的零突破。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项目28个,产生经济效益1033.25万元,较2022年增长236%,成果转化成效显著。
   坚持“设计引领”,提高项目盈利能力。提高设计工作效率。修订公司设计管理办法,增加公司经营部、商务部、设计院以及项目部在设计管理中的职责18项,进一步规范公司设计管理工作。部门联动,充分履行设计管理职能,2023年公司经营部、设计院会同项目“铁三角”共同参与标前策划与评审、投标内容编制、联合体协议拟定、技术标审核等工作18次,联合开展设计优化工作22次。重视设计人才培养。2023年,开展EPC设计管理创效交流、图纸会审要点培训、设计优化培训等培训8次;开展项目设计优化案例、质量问题、技术重难点调研,收集典型优化案例84个、典型质量问题65个。提升管理服务水平。2023年,有13个EPC项目纳入设计管理,EPC设计优化产值约4600万元,并对67个施工总承包项目累计提供145项设计服务,累计效益约1100万元。
   坚持“创新驱动”,深化BIM技术应用。项目应用显著增加。通过加强管理、规范流程、应用培训,提高了项目BIM技术应用积极性,项目BIM应用覆盖率达到35%、较2022年增加15%。创效水平显著增加。通过开展BIM与技术管理、科技开发和设计管理的融合应用,对项目的技术、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同时为专项验收一次性通过奠定基础,提高了项目创效能力。通过采取校企合作,较好地解决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也节约了应用成本,建模时间缩短了约50%,建模成本仅为市场价的30%。2023年共完成25个项目BIM机电管综优化工作,指导项目现场施工,减少材料浪费,实现工期节约。近三年来,荣获各层级BIM成果奖18项,2023年BIM成果奖新增13项。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升队伍综合素质。2023年,组织开展公司层面技术交流会2次,持续举办线上施工技术基础培训班,开展科技开发、机电BIM技术、设计优化、施组方案编制、平法识图、测量管理、工程资料管理、绿色施工及智能建造等培训,累计参培人数达1135人,网络学习平台课程总点击量13700余次;组织开展项目层面专项技术培训270余次,累计参培人数达3680人次。严格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切实提升技术人才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综合能力,完善人才储备。合理应用考核机制。通过明确量化考核标准,使技术人才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引导技术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晋级升职、职称评定和薪酬绩效挂钩,有效激发技术人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实行考核反馈机制,使技术人才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促进技术人才个人发展和职业成长,为公司技术管理工作的持续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丁习斌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