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3281期 >2024-07-12编印

责任与担当
--记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陈发亚
刊发日期:2024-07-12 阅读次数: 作者:任梅
  工作10年,陈发亚从技术小白到项目总工程师,他以技术攻关、价值创造、言传身教为己任,用专业、专注、专心突显党员干部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先锋形象,砥砺深耕,走稳脚下每一步。他荣获了 “感动交通年度十大人物”“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中铁五局优秀党员标兵”等荣誉。
   少年有志 青春闪耀
   2014年,一个“白净书生”意气风发地来到中铁五局贵州公司织纳铁路项目,期待在黔中深山的“广阔工地”大展拳脚。
   然而现实给他上了 “江湖第一课”。每天爬不完的百米高墩,写不完的技术方案,永远走在路的最前方,淋着雨,迎着雪,拥着土,熬着夜,扛起测量仪器,迎着朝阳出发,带着夕阳归来,很快“白净书生”变成“黑瘦小伙”。
   细心、好学、吃苦是陈发亚最大的优势。2019年7月,在浩吉铁路长轨精调测量中,由于白天40摄氏度的高温影响测量精度,测量工作只能在夜间进行。于是,他和战友们只能把日子“倒着过”,白天睡觉晚上干活。
   要在一个月的黑夜中完成24公里的测量任务,车开不进去的地方,只能靠双脚行走,完成一组组数据的收集。“夜间测量视线太差,特别是在河水上方的桥梁上,无数的蚊子一晚上不知道要叮咬多少回,又痒又痛让人简直无法入睡。”为了灭蚊,他们试着捡一大堆干草,在测量所在的地方烧起,这招 “烈火驱蚊”果然管用。
   他善于在现场施工和技术方案的细枝末节里“找不同”,攻克了百米高墩、黄土隧道等多项技术难题;在汉广高速公路,他加强对临建工程规划比选,成本费用较同类项目降低2%左右;在黄百铁路,他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长大隧道顺层偏压安全施工技术研究”“长大隧道超欠挖控制施工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研究,运用“网格化、定量化、清单化”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强化技术交底、抓实现场管控,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安全优质。
   唯有百炼 方能成钢
   2016年底,得知公司要参建中老铁路时,陈发亚和爱人杨应顺主动请缨,想在这条被誉为“一带一路”上的标志性工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曾经,夫妻俩也徘徊挣扎退缩过。那时,女儿8个月,在四川老家由父母照看,尽孝和陪伴女儿成长将会成为一种奢望。所幸请战很快被批准,来不及犹豫,迅速背上行囊,赶赴老挝这个曾经只在地图上知道的神秘国度。
   到达老挝工地,白天,他和团队扛着沉重的仪器和脚架,在施工区域内来回奔波,埋下了一个个控制桩位,记载下一串串准确数据;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将白天的数据复核整理,并绘制出一张张令人憧憬的未来蓝图。面对旱季烈日高温,雨季滂沱大雨,毒蛇毒虫如影随形,他和同事把它们当成是一次次冒险的考验。
   全长9020米的空琅村隧道,穿越5个大断层,被列为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为方便随时处理各类突发情况,他就一直住在隧道口,几块砖头加一块木板,白天是他的办公桌,晚上是他的硬板床。
   他和同事们开展光面爆破及初支平整度技术攻关,总结形成微台阶开挖工法,研发隧道二衬拱顶防脱空系统、改进隧道二衬带模注浆施工工艺等,有效确保了安全,提高了工效。
   面对隧道内47度高温,通过引进制冰机、雾炮机、加强通风攻关等措施,有效降低洞内温度,改善作业环境。同时,又全面推广应用隧道二衬液位监控、自行式仰拱栈桥、超声波地质雷达等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技术,提前43天贯通空琅村隧道。
   他积极传承和开展“传帮带”活动,向新入职的同事传授专业知识和经验,引导团队的年轻技术干部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激励青年员工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融入到企业的创新发展中。
   爱的奉献 无尽力量
   谈及家庭,陈发亚有些亏欠,又夹杂着骄傲:妻子与他携手并进、伉俪情深,家人也给予了许多的宽慰和鼓励……这些都是他奋力拼搏的动力。“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下了班跟女儿通视频。听到女儿甜甜地叫着‘爸爸’,所有的压力和烦恼都消散了。”陈发亚说。
   他责怪自己,父母逐渐苍老,能做的却太少。2018年8月,父亲做心脏搭桥手术,岳母患了宫颈癌做手术,夫妻俩都没法回去。父母安慰说:“国家需要你们、单位需要你们,组织关心我们,家里很好,好好干!”
   好好干!这句平淡无奇的叮嘱,激励着他在异国他乡征途无畏、开路无阻。
   2020年8月,妻子杨应顺二胎临近预产期,只能看着她一个人拖着行李箱独自回国。最后生产时,也没能在她身边陪护。他对妻子亏欠太多,因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她在老家的医院产房,而自己却在隧道的掌子面。
   2021年的春节,项目领导安排他回国探亲,由于面临铺轨的节点,他只好选择留守项目。妻子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要他照顾好自己,她会在家里等着中老铁路通车的好消息。
   2021年12月3日,是陈发亚终生难忘的日子,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致辞中说到“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时,他顿时热泪盈眶:那是他参与修建的铁路,那是从他的家乡发出的列车!
  (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