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80期 >2024-07-05编印

小镇情缘
刊发日期:2024-07-05 阅读次数: 作者:
  一公司 袁仁蕙
   又到初夏时节,项目部外的池塘里碧荷涟涟,蛙声一片。正午时分,古树枝头蝉鸣鼓噪,树荫下热浪若有若无。
   转眼间,来到位于大足区国梁镇的成渝中线重庆段三标项目已经一年时光了,也和这个小镇接下了难忘情缘。
   国梁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的故乡,其胞妹为红岩村女主人的饶国模。不仅如此,这里还建立了大足第一个地下党组织,发展了大足本地第一个共产党员赵庆提等,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镇上以饶国梁故居为主体,加大保护和宣传力度,着力推介出“红色旅游之乡”,成功打造了“大有田园”这一农旅文商融合项目的国家AAA级景区。
   成渝中线穿镇而过,镇上高度重视,迅速成立支铁办。他们说英雄家门口修高铁,全镇上下必须要全力配合鼎力支持。进场之初,项目部选址镇上的原曲水中心小学,因拆并后无师生教学活动,又地处施工管段中间,离施工一线很近,是理想的办公场所。镇上第一时间腾空校内闲物,并联系相关单位在3天内满足项目部驻地改建水电需要。
   小镇上的人们很是淳朴。如同大多数乡镇一样,留守居住的老人居多,逢年过节也能看见拖着行李箱从大巴车上下来的年轻人。但是每逢赶场的时候,大家背着背篓,开着三轮车,从附近乡村赶过来,熙熙攘攘、讨价还价很是热闹。
   小镇上有菜鸟、邮政、顺丰三个快递点,工作原因,我和他们经常打交道。邮政的老板娘每次都会先帮我签收,亲切地叫我小妹。顺丰小哥也很有礼貌,会称呼我们为老师。
   小镇的超市便利和饮食店有好几家。但是最火的是一家卖米线的店,他们家有麻酱米线、三鲜米线、肥肠米线、牛肉米线。粉的韧劲恰到好处,最便宜的二两才六元。逢赶场日,店里的生意极好。中午一点去,已经看到用过的碗一摞又一摞堆在那里。有一次忘记给钱,第二天回去补上,老板娘和我相视一笑,也没说什么,我感受到了信任。
   镇上有个卫生院,里面的护士姐姐很温柔,扎针技术也很好,扎针的时候会告诉你不要紧张、害怕。到项目后,因为生病到这里输过几次液。隔壁床住的是当地的居民,他们会主动跟你打招呼。有一次遇到隔壁床是一位八十岁的老奶奶,她拿出老人手机,不会拨打电话,问我能不能帮她,她要给她家里人打电话来接她回去了。我说好啊,没问题。临别之前,她挥着颤巍的手对我微笑着说“再见”。
   我来到这看到了平常在大城市看不到的,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与宁静。留在镇上、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这里白天,大部分的居民家都是把大门敞开的,吃完饭他们会沿着小路边走边和遇到的邻居唠嗑。你若驻足门口,他们会说着方言,给你拿来椅子端来热茶和你聊天。
   有一位奶奶,她独自一人在家,瘦瘦小小的,很爱笑。她把家里每个人的电话都放大写下来贴到墙上。我和她坐在门前聊了许久,在告别之前,她硬要塞2个青色的橘子给我,看得出来她舍不得我,想要有人陪她多说说话。
   还有一次,一个爷爷可能有些记不太清楚了,他反复问我是哪里的人,他的老伴在一旁耐心地、一遍遍地替他回答。他说之前他也是修铁路的,现在成渝高铁几乎在他们家门口修建,他很骄傲也很自豪。
   乡间的空气自然是很清新的。走在乡村道路上,远看落日山后,近有青绿映入眼帘,很是赏心悦目。有时候闭上眼睛就是那一片黄灿灿油菜花田、那一片碧绿荡漾的荷花塘。
   谷雨时节,烟雨朦胧。清晨就能看到戴着草帽的老乡们走进田地里,弯下腰开始忙碌插播水稻秧苗。过不了多久,眼前就是一片片沁人心脾的绿了。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去年秋季时分,一位老大爷站在金色的稻田里,捧起一摞稻穗奋力摔在打谷机上,耀眼的阳光下稻穗飞舞,那是辛勤耕耘劳作后的丰收之舞。这一刻,春种秋收的感觉竟是如此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