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三个转变”,始终把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握新一轮改革重大契机,围绕智慧梁场、智能建造,努力打造国家重点基建项目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典型,推动企业走出一条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建造之路,成为局铁路铺轨架梁专业的“王牌军”。
以建设高标准高铁示范梁场为目标,打造服务国家重点项目支点
一是勇于担当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使命。六公司承建的成渝中线高铁项目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串联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具有350公里/小时以上的高铁通道。为高质量推动成渝中线高铁项目建设,六公司立足专业优势,强化项目顶层设计,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建立了目前国内唯一试验时速400公里跨度40m箱梁预制场—安岳东制梁场,承担标段内548孔双线箱梁预制及架设任务。二是切实打造全线高标准示范梁场。安岳东梁场严格落实“临建正做”和“三高三坚持”要求,采用BIM+GIS技术进行规划,分为“七区一站两中心”,即制梁区、存梁区、运梁区、混凝土拌合区、试验检测区、耕植土存放区、办公生活区、污水处理站、智能钢筋加工配送中心、数智梁场控制中心,设置装配式共用制梁台座7个,装配式共用双层存梁台座36个,梁场日平均生产箱梁1.4孔,月平均生产箱梁达42孔,是成渝中线铁路全线的示范梁场。
以破解高铁建设“卡脖子”技术为抓手,提升服务国家重点项目能力
一是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的智能化管理作用。安岳东制梁场融合先进的技术、设备,借助智慧“大脑”,通过物联网、BIM+GIS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组建了数智梁场的整体架构。二是实现箱梁全生命周期生产信息化数字化。通过信息管理平台,把数据传上云端,借助数字孪生平台,将箱梁全生命周期的施工过程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分析处理,实现生产自动化与管理数字化的深度融合。组建“一主干、两平台、三鹰眼”的数智梁场架构,以“智能装备”为主干,以“信息管理平台、数字孪生平台”为智慧大脑,以“智能监控监测、大型设备智能监测、施工环境智能监测”为鹰眼,实现智能过磅、物资进销存智能统计分析、现场工序自动识别及数据实时采集、钢丝绳智能检测、大型设备安全监控、现场违章作业AI识别及智能广播等功能,达到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确保箱梁施工过程管控有效、安全可靠、产品优质。三是以智能装备提升生产工艺水平。安岳东制梁场以实现梁场智能化、少人化、自感知和生产管理科学决策为目标,以智能装备为依托,联合创新研发新能源智能运输小车、液压端模脱模系统,模板自动打磨喷涂系统,混凝土智能浇筑系统,智能凿毛切筋喷涂机器人;引进箱梁定位网智能焊接系统、四轴卧式U型钢筋弯曲加工系统等智能钢筋加工设备;改进梁体顶板钢筋内模支撑系统、通长钢筋辅助安装系统,实现了40m箱梁钢筋少人化加工,无人化运输;模板智能快速打磨,混凝土智能高效浇筑,预应力精准施工,全面提升箱梁预制、架设关键工序施工质量,有效节省了生产和管理成本。
以持续开展高铁箱梁科技创新为驱动,保障服务国家重点项目基础
一是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提升箱梁建造水平。制梁场承担成渝中线3.2m梁高40m箱梁和2.8m梁高32m箱梁工艺试验、制梁阶段受力测试、静载试验等科研试验任务。目前已成功完成3孔3.2m梁高40m箱梁水化热测试,预应力管道摩阻测试,预应力损失测试,吊装孔倒角裂纹监测,梁体徐变监测科研试验任务,为实现40m箱梁质量全面提升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推动科技创新研究,提升成果转化效果。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开展了 《基于智慧梁场的时速400km高速铁路40m预制箱梁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和《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装配式桥面系成套施工技术研究》两项科研课题研究,充分利用基于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的混凝土浇筑非接触智能监测技术、视觉成像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载设备非接触式快速测量方法及系统,指导40m箱梁预制混凝土工序、箱梁架设和装配式桥面系施工,保障生产安全、提高施工质量及效率。三是推动数智建造,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重点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等方面,不断加强对成渝中线高铁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全要素数字化管控,形成了高效益、高质量、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助力企业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企业发展部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