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公司 郭建明
在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星河中,闪耀着无数推动历史文明进步的工匠。今天,通过阅读潘天波所著 《好物有匠心——影响世界文明的中华匠人》,感慨万千,书中所记载的匠人们那种敬业和执着精神值得我们每位职业人去品读和学习。
这本书详细、有趣地记录了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明进步的15位著名工匠,如木工蒯祥20多岁为皇家营建宫殿,他主持修建的北京故宫,成为千年不朽的艺术精品,也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刻工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实现了由“雕版”的死字变成“活字”的时代跨越,弥补了雕版印刷费工费料、存储不便等缺陷,实现了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和飞跃;塑工杨惠之,将自己亲手捏造的一尊尊塑像毁了又塑,塑了又毁,经过千锤百炼后,将一尊尊塑像变得活灵活现、与真人无异为止……
古代匠人是这样,现代匠人有何尝不是呢?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工匠,处处闪耀着工匠精神。比如,制造高铁动车需394道工序。其中转向架是动车组列车较为重要的一个零部件,长春客车厂从事电焊工的李万君,19岁开始学习电焊工,30多年如一日,潜心钻研电焊技术,使电焊技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达到顶尖的水平。在动车组转向架焊接上,因其测梁扭杆座不规则焊缝和横侧梁连接口斜坡焊缝质量要求极高,射线检测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但由于不规则焊接接头过多,极易造成焊接缺陷。李万君迎难而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试验,最终总结出交叉运用平焊、立焊、下坡焊接等方法,有效克服了质量缺陷的操作技法,成功克服了焊缝接头过多、密实度难以达到要求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动车组以420公里时速运行的试验。
在港珠澳大桥施工中,沉管隧道技术是世界性难题,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前,与沉管技术发达的美国、荷兰和日本相比,中国几乎是一片空白,但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带领他的团队不惧困难,刻苦钻研、不耻下问、敢于创新,用了7年时间把6.7公里的沉管隧道深埋20米以下,并且滴水不漏。也因为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建设,中国也从一个沉管隧道技术相对弱国发展成为国际沉管隧道技术的领军国之一。
我在想,如果我们企业的每位员工都像工匠们那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从头到尾严格按施工规范、设计要求一步步落实到位,并在施工技术、工艺上不断改进创新,把每一项工程都当做工艺品一样去打造,那么我们所建造的桥梁、隧道、路基、路面就不会有质量缺陷,就不会有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在想,施工企业要创造出优质的产品,就必须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 “工匠”式的人才,让工匠精神在职工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使每位职工时刻抱着一颗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质量精益求精的心,始终以“匠心”去对待工作去完成事业,那么,建设“王牌工程局”的目标将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