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70期 >2024-04-26编印

好书是良师益友
刊发日期:2024-04-26 阅读次数: 作者:
  五公司 郭丽娜
   小时候,妈妈身体不好,爸爸陪妈妈在医院治病,弟弟和我成了同龄人中最早的一批留守儿童。年深月久,许多记忆已经模糊不清,始终不忘的是,在二爷家读的那篇《塞翁失马》,当时我不过小学三年级,即便是有注解也还是一知半解,可后来,那篇《塞翁失马》在我的成长中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取得成绩时它给我警醒,遭遇痛苦打击时它又给我鼓励,让我不至于因为得意而忘乎所以,也不至于因为失意而一蹶不振。
   初一那年,教了我们大半年的语文老师辞职去了昆明,她很偏爱我,走之前把仅有的几本书都送给了我,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知道了保尔柯察金。明白一个人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才能成长为钢铁战士。”
   初三那年,要转学到另外一个学校,临走前和一个平时要好的女生约定周末在学校再见一面以作道别,却因姑姑的到来爽了约,后来被知晓情况的班主任批评,也还并未真心反省。直到长大后的一天,在《论语》中读到那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幡然醒悟“人无信不立。”
   在学生时代,好书更像老师指引前行的方向,给我鼓舞和力量。因为笨,时间也很不够用,读书向来先看简介,能共鸣才列入待读书单。一旦打开一本好书,就像遇见了良师益友,一个个方块的文字,跃入眼帘,落进心田,只待生命中的某一天,那些文字像有意无意中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壮大……
   后来,工作、结婚生子,为人妻为人母,爱读书的习惯从未丢下。读的书越多,越发现世间的好书里又藏着好书,心里牵绊着想要一睹为快的书单也越来越长。它们更像朋友一样跟我倾诉交流,我感受到不一样的酸甜苦辣,平和恬静。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真正开启了我的阅读之旅,先是被杨先生开篇的那个凄惶梦境吸引,越读越对杨先生字字含情却不言情的语言欲罢不能,整颗心也被牵引,时而欣慰之至,时而感触至深。读完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又读了她的文集和口述的自传。心中也不由得不赞叹钱先生眼中这位“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读完杨绛的文集,好好的反省了一番自己。杨先生对爱人钱钟书的包容、爱护和支持使我深受启发和教育。我开始站在爱人的角度理解他加不完的班、不够用的钱,心疼他的不容易和力所不及。心态转换了,生活跟着就变了,指责抱怨越来越少了,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了。
   十年前,我还是全职妈妈,被孩子的哭闹困扰,心情常常很糟糕,有一天,在书店看到了龙应台的 《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被简介吸引,一口气读完两本,被她的文字说服。渐渐的从糟糕的心情迷宫里找到了出路,继而又读了她的《目送》,边读边想,自己之前误会妈妈不支持我读书心中对她有怨,对妈妈虽尽赡养义务却不再亲密无间。被《目送》感动和治愈,被随后读到的《论语》“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启迪,开始主动修复和妈妈的亲密关系。人都说世间最无法弥补的遗憾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幸运的是我因为读到了这些充满着爱和智慧的文字而及时醒悟,妈妈还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生活中的困扰就像有句老话说的 “按下葫芦浮起瓢”,孩子大了,不再哭闹,学习方面的烦恼却越来越多。常常被他不堪的成绩惹恼,被他一时的贪玩浮躁气得发飙,直到读了《无声告白》,我才惊醒“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我应该让孩子按照他自己的节奏和道路体验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才对呀。何况事情的好坏,本无绝对,似《易经》中阐述的物之阴阳,自然界中的天之昼夜,时之四季,福祸相依,否极泰来。
   如今想来,喜爱阅读,坚持阅读,让我获益良多。我比不读书的人多出一个额外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在这个精神世界里,有书中认识的许多人物,有学过的许多知识,有知道的许多道理,未来的人生路上还是会遇到沟沟坎坎,但只要有这样一个丰富又强大的精神世界,那些挫折和困难就永远无法击垮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身处逆境,读书可使我坚韧不拔,相信天终有亮、有暖的时候;人生泰至,读书亦可使我反躬自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而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步。
   鱼离水则身枯,心离书则神索。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