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67期 >2024-04-05编印

话清明
刊发日期:2024-04-05 阅读次数: 作者:
  置业公司 杨薇
   四月,草长莺飞,桃红柳绿,作为节气和节日的“清明”随期而至。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古有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相传寒食节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忠臣介子推跟随晋文公重耳在外逃亡时,因没有食物,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充饥。晋文公回国即位为君后,感念介子推想要重用他,但介子推躲进了山里不愿出来,为了逼他出山晋文公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没想到把介子推烧死了,晋文公既难过又无奈,为纪念介子推,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寒食寄托哀思。从此,寒食节这天民间禁忌烟火,不吃热食,寒食一日,逐渐流传。因清明与寒食节时间相近,随着历史的融合变迁,寒食节与清明逐渐合二为一。
   作为我国唯一既是二十四节气又是法定节日的传统节日,古时的一些传统活动诸如扫墓、踏春、插柳等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之时,草也青青,木也欣欣,朵朵芳菲在春风中吐蕊。人们会到春光明媚的郊野寻芳踏青,沐浴阳光、亲吻春风,也会在这个特殊的节日祭祀先人。“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古人踏青游乐的热闹场景跃然而出。“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鲜妍如画的浓浓春光乍现眼前;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市郊景色,茅檐低伏,阡陌纵横,人物往来也让我们一窥宋朝清明时节人们的生活面貌。在古人留下来的瑰丽痕迹中,挟带着众多传统的生活故事和美丽传说,总让后人回味无穷,遐想万千。
   历经岁月的长河,清明的活动一直被保留至今。人们借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之际踏足户外,赏人间草木繁花,享清朗春色,追思先人,尤其现代清明节被国家定为法定假日,高铁、飞机等高速便捷的交通也帮助我们看到了更远方的春景。除了出游和扫墓,现在的我们还有祭奠革命先烈的活动,使清明节有了新的时代色彩,给传统的清明活动赋予了更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