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司 杨彰举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春季从立春开始,历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6个节气。而清明,则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阳气生发、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
这个一年中最好的时节向来是春耕和祭祖的重要日子。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每到清明时节,表达对先祖与前辈的感恩,寄托对他们光辉业绩的追忆,这已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即便远在海外的侨胞、华裔,也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
而清明节放假,其实古已有之。唐朝时,寒食扫墓已相当盛行。官吏因回乡扫墓,常有耽误职守,朝廷便颁布了几个放假的政令。开始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寒食、清明四日为假。”到了宋代,寒食节同样也是放假休憩。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言:“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前后各三日,凡假七日。北人皆以此日扫祭先茔,经月不绝,俗有寒食一月节之谚。”
很多人以为清明就是扫墓的节日,其实这话只对了一半。清明节不仅是缅怀故人,还有亲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意思。逝去,何尝又不是在迎接新生?
“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阳春三月,桃红柳青、溪河泛碧、天清地明,万物欣欣向荣,正是人们祛阴补阳、赏花游春、强身健体的大好时节。
看看我们的先祖,他们都做些什么吧。他们结伴出行,将春天的感受印在脚下;他们将身体置于秋千之上,让春风撩动头发;而或放飞风筝,放飞自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既有祭扫生出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可谓悲喜交集。
人们不仅要传承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与感恩,还要弘扬珍爱生命、呵护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更要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真正去理解这延绵了千年的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获得追梦前行的力量。
当然,怀念是清明节最为重要的主题,但清明节绝不只是怀念的节日,凝重的仪式背后有我们遗忘了的传统。在纷纷的细雨中,祭拜过祖先后,不妨带着孩子来场怀古之旅。在旅途中缅怀先贤,不忘记自己的血脉与民族,保留那份永远的记忆,不忘来路,铭记历史;莫负春光,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