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版:党群园地总第3264期 >2024-03-15编印

“145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高素质电化队伍
——电务城通公司电气化分公司人才工作综述
刊发日期:2024-03-15 阅读次数: 作者:张玉梅叶翱周黎
  2023年以来,电务城通公司电气化分公司牢固树立 “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深入实施“145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精准引才、自主育才、精准用才、服务留才,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裕、结构合理、专业搭配、素质优良的电化人才队伍,为擦亮“电务”招牌聚智汇力、赋能增效。
  锚定“一个目标”,奏响爱才兴才“集结号”
   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顶层谋划是引擎。电气化分公司开展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深度探索电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突出问题、重点难点问题,从聚焦主责主业、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发力人才留用机制和搭建培植育才平台等四个方面做出规划部署。
   分公司锚定 “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求,坚定党管人才原则,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先后召开党总支委员会、总经理办公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面落实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制定出台了以《三年人才培养指导意见(2024—2026年)》为统领、以《三年人才培养实施细则》为抓手、以相关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文件体系,构建了覆盖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等各环节的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为各类人才发展“撑腰鼓劲”。
  聚焦“四大工程”,奏响聚才育才“主题曲”
   分公司以人才培养指导意见为引领,深入实施引育留用“四大工程”,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为电化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引才”工程中,建立系统化的选人体系。突出“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招什么”,通过从高校毕业生招聘紧缺专业人才,由大中专院校引进大量储备技能人才,在劳务工队伍中转录紧缺技能人才,搭建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池。2023年,新分配重点院校见习生16人,引进大中专生58人,优秀劳务工转录16人,基本形成了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差异化、梯次化的人才结构。
   “育才”工程中,开展立体化的培训教育。坚持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职工教育培训计划,采取岗位学习与业余学习、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引导职工学理论、学业务。2023年以来,广泛开展工程技术、大商务管理、接触网技能大赛、综合管理系统、见习生岗前培训等“量身定制”式培训,开展培训32场次,受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2024年2月,举办项目管理培训交流会,从项目负责人到作业队队长,围绕阵地经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商务管理等方面进行课题分享,有效提升人才综合能力高度。
   “用才”工程中,树立鲜明化的用人导向。牢固树立“绩效为王,人才至上”用人观念,坚持民主、公开、竞争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注重业绩贡献、坚持基层优先的用人导向,重点选用有重难点项目任职经历的干部。同时,结合公司领导干部年轻化的要求,充分给予锻炼的机会和舞台,对于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压担子、给位置,敢于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蹲苗壮骨,加速成长。2023年,推荐员工36人,其中35岁以下共23人,占总推荐人数63.8%。
   “留才”工程中,打造常态化的帮扶机制。依托局“四星级幸福之家”、公司“三星级幸福之家”建设,持续开展“三让三不让”“送清凉、送温暖”“金秋助学”“幸福之家十个一”“节日慰问”等活动,不断完善健身房、心灵驿站、青年之家、阅览室等各类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不断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显著提升。2023年,高校毕业生留存率同比提升50%。
  突出“五大要素”,奏响敬才重才“交响乐”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分公司紧扣“科技创新、素质提升、典型选树、导师带徒和职业规划”五大要素,修订升级了考证奖励、学历提升、技能等级认定等9个实施细则,奖补标准更高、岗位发展更清晰、员工考证更积极。
   抓好双创平台主阵地,创新成果丰硕。充分发挥贵州省谢启明劳模创新工作室与株洲市张灵芝名师工作室的创新引领作用,依托津山、石太、大秦、广三等重难点项目,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累计发表国家级论文8篇、省部级论文1篇,专利22件,贵州省优秀QC成果2项,省部级工法3项、股份公司级工法3项、局级工法9项。
   突出素质提升主战场,核心能力提升。一对一通知符合条件人员进行职评和技能等级认定,2023年参加职称评定10人,其中中级职称通过4人,初级职称通过6人,通过率100%;技能等级认定共计20人,其中特级技师通过2人,高级技师通过4人,技师通过9人,高级工通过4人,初级工通过1人,通过率100%。制定学历提升点名计划。截至目前,本年度共计9人参加学历提升。
   唱响典型选树主旋律,榜样引领赋能。对企业在党的建设、经营开发、项目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实干标兵、创效功臣、青年能手等先进典型进行挖掘选树,发挥榜样典范的带动作用,激发奋进新时代的精神伟力。先后推出“贵州省劳动模范”谢启明、“贵州省最美劳动者”常华、“中铁五局金牌职工”沈卫超、公司“十大杰出青年”方涛等一批先进典型,在分公司掀起“比学赶帮超”热潮。
   打响导师带徒主动仗,师徒携手成长。创新开展“手拉手”拜师学艺活动,分公司范围内35岁(含)以下年轻干部以“徒弟”身份与“老师”结对,搭建业务、技术、管理人才、技能工人的培养桥梁和纽带,确保“传、帮、带”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举行“手拉手”拜师学艺活动,来自党群、行政、工程技术、商务、财务、物资等不同管理专业领域的10对师徒代表现场签约成功,67对师徒同步在所属项目签约。
   拓展职业发展“主渠道”,职业晋升畅通。全面摸底在岗职工,进行“盘点画像”,精准甄别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干部,形成人才“短名单”,共入库77人。同时,实施员工个性化职业发展规划,根据员工的岗位特点和个人特长,整合老中青梯次干部的个人专长,为员工量身打造职业规划,提供明确的晋升路径,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张玉梅叶翱周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