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公司 赵正寿
一个好的精神面貌是自身的修养,也是对他人、对工作、对生活的尊重。而良好的精神面貌,一定是从“头”开始,剪一个精神抖擞的发型。在我们农村,村民们都习惯把理发员叫剃头匠,孙会木就是一位剃头匠。
孙会木与我是同乡人,我俩在一九六四年七月末一道从嘉陵江畔的偏僻小山村,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建设祖国新线铁路的征程。一路乘车,风尘仆仆地来到川黔线的娄山关隧道出口端的工地上。队上有职工三四百人,年轻人占百分之八十。队伍生龙活虎,朝气蓬勃,非常有活力。为了解决几百人的理发问题,队长深入青年职工中,调查摸底,了解哪个青年会理发。当得知孙会木有理发技术时,就安排他理发。乡友们羡慕地说:“孙会木走了好运,一到队上就干起理发工作,好轻松安逸哦!”
孙会木嘿嘿地笑着说:“分工不同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完成隧道施工任务。”他一米七的个头,国字形脸面,长得虎背熊腰,说话嗓门儿大,干工作脏累都不怕,每天除了为职工理发,还主动承担了小院的清洁卫生;他对人和蔼可亲,无论是白天或晚上,只要有职工迈进理发室,就问道:“是理发吗?”当对方回话“是”孙会木二话不说,招呼理发人坐在木凳上,把白布圆裙一抖,给套在胸腹部,手拿剃头剪剪起发来,剪完发又用热水洗头,刮脸面,使职工们高兴而来,舒心而去。
工程队年轻人多,待的时间长了,互相见了面,都要嘻嘻哈哈地说几句笑话,“孙会木哩!你每天的功夫在头上,我们的功夫在风钻上……”大伙哈哈地一阵笑。有的职工给孙会木取了雅号 “孙刮刮”,有的职工叫他 “剃头匠”。孙会木脾气好,不生气发火,嘿嘿地笑着说:“你们别开我的玩笑喽!进隧道施工,可要注意安全生产哟,千万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安全第一啊。”他看似说的几句普普通通的话,无意中给职工们做了抓好安全生产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安全生产渗透到职工们的心灵深处。孙会木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剃头匠,身在理发室,心中装着隧道施工的安全生产。
岁月如梭,星移斗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孙会木经历了漫长的三十多年风风雨雨,转战祖国大江南北,修了川黔、成昆铁路,又修湘黔、枝柳铁路,修了衡广铁路复线,再修焦枝、南昆铁路,在千里火热的筑路建设施工中,立足平凡工作岗位,尽心尽责地书写人生风采。为几百名职工当好后勤服务员。有名二老工人,给孙会木编了一首顺口溜:“说剃头,道剃头,队上有个孙剃头,一双眼睛盯住头,手持剃头剪,长发变短发,洗头又刮面,职工心舒坦,后勤有保障,干活劲更添。”顺口溜虽然不押韵,但道出了职工们的心里话,是对孙会木的褒扬。
到了退休年纪的孙会木,脱下工作装,难依难舍地离开了火热的筑路建设工地,回到了思念的家乡,嘉陵江畔的金龟坝村。
退休在家的孙会木也闲不住,农忙闲暇之余,就在屋后的山梁垭口大黄桷树下,摆上剃头摊。理发摊很是简单,孙会木挑一担清水,妻子手拿两条木板凳,放在黄桷树下,用小铁桶做了个烧火炉子,把铝锅往上一放,生火烧水,摆上毛巾、香皂。老孙立了个规矩,凡满六十岁的男女,理发不收分文,青壮年只收五元,儿童收三元。那些理发人感到奇怪,进县城在理发店理一次发要收三十多元。问孙会木,“你为什么理发才只收三、五元呢?”老孙笑逐颜开地回话说:“我有一份退休工资,国家每月发给我养老金四千多元,够用了。我为大家理发是传播文明之风嘛!做好事,是修路工人的本色。”乡亲们听他一说,心里才明白了三分。称赞说:“老孙这个人,不愧在国企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培养,才有这种高尚情操。”
他对每一个理发的人,把头发剃剪后,把头洗得干干净净,把胡须刮得光光的。随手把一块圆圆的镜子交给理发人照照头型和脸面。他问道“满不满意。”那些理了发的村民,高兴地说:“满意,十分满意。谢谢你,老孙!”
孙会木就是这样一名理发匠,闲暇时,肩挎工具包,走村串户,上门为村民们理发,走了上湾走下湾,走了上沟又走下沟,基本上把三合村、望垭口村的千多人的理发全揽下了。孙会木走村串户,为村民们理发,称他是:“做的好事像夜空上的闪烁星星,看得见,数不清。”
孙会木虽然早已退休回到故里,但他始终秉承中铁五局人的光荣传统,铭记中铁五局人的精神。他逢人便讲中铁五局人为国家筑路的奉献精神,讲修了多少铁路、公路,讲修了多少多少高楼大厦,讲中铁五局是全国建筑行业的王牌军。老年人,年轻人,听得如痴入迷。“老孙啊!你不摆这些事,我们又哪里晓得哦。你们企业的职工,既修路,又培养了打硬仗的作风。像你这样的人,是好人啊。”村民们都这么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