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公司 朱万春
窗外,北风呼啸,寒冷刺骨,我完全没有出门的欲望。为了不浪费难得的周末时光,我决定找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看一看。打开电脑搜索,名叫《那山那人那狗》的电影跳入了我的视线。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湖南西部山区一对父子两代乡邮员的故事。在那个年代,山区的交通十分落后,信息也很闭塞,信件和报纸的传递都是靠乡邮员来完成。
电影中的老乡邮员一辈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长年背包徒步的工作使他落下了严重的腿疾,不得不提前退休,新一任的乡邮员由他高考落榜的儿子接替。当时,我国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还流行子女顶替的制度,“子承父业”便顺理成章。
老乡邮员走的这条邮路偏僻遥远,全长230余里,走一个单程就要3天时间,路上陪伴他的是一只名叫“老二”的大狼狗。由于长年在外很少回家,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他其实是缺席的,因而父子之间存在着隔阂,关系生疏。但父爱如山,深沉而内敛,老乡邮员决定陪同儿子最后再走一趟邮路。
在路途中,每到一个地方,老乡邮员都会向村民们介绍,“这是我儿子,以后就由他来走这条邮路了”。老乡邮员人缘很好,是个“热心肠”。他长期为乡亲们送信送报送汇款单、捎东西、帮忙写对联,因此乡亲们也很信任他,有什么喜事也想着他。在他沿途经过的村委会、风雨桥,随时都存放着可供解渴的山泉水。儿子看着乡亲们的热情、善良和期待,也慢慢地理解了父亲的辛苦和不易。
当父子二人站在夕阳照耀下的山顶,儿子问,“山里的人为什么要住在山里?”“山里的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子里一样,舒服。”老乡邮员的回答让儿子释怀。当儿子背着父亲淌过冰凉河流的时候,不禁想起了童年骑在父亲肩上的场景,想起了父亲买回玩具哄自己开心的往事。路上的所见所闻,渐渐打破了父子间的隔阂。
《那山那人那狗》再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特定职业传承的故事。电影取景于山区农村,乡土气息浓郁,景色秀丽养眼。一路上,随处可见蜿蜒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的树木、绿油油的梯田、溜光的石板路、清澈见底的河流、高大的水车,还可以领略到古老的石
拱桥、木屋青瓦、柴火土灶以及
侗族的篝火舞蹈,就像是一首
缓慢悠扬的田园牧歌。
我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
不仅仅是风景优美,还因为它
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和乡村
的纯朴,而且两代乡邮员的故
事,在我父亲和我两代铁路人
的身上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
一是父亲长年在铁路上,自己
与母亲感情深厚,而与父亲却显得生疏;二是父亲回家探亲时,自己既想亲近他又怕亲近他,总是有一些隔阂,也总是不善于表达;三是在当时的政策下我也像老乡邮员的儿子一样,接父亲的班成了“公家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一辈人有一辈人的使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乡邮员也早消失了,但铁路人的使命依旧还在,而且一路高歌。身为铁路人,我将不负时光,与时俱进,笃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