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3252期 >2023-12-15编印

“云端”上的梁场
刊发日期:2023-12-15 阅读次数: 作者:谢崇志杨树良何伟
  “向云端,山那边……”座落于四川安岳县芭蕉村山峦之上的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9标的安岳东制梁场,清晨响彻着当红的网络歌曲《向云端》。
   此时此刻的梁场,晨雾笼罩,大型千吨搬梁机上“永远的开路先锋”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第一缕晨光刺破云雾照进梁场,显得格外美轮美奂,仿佛置身仙境一般,令人陶醉。挪步走向梁场边的“观景台”举目远眺。这里山壑连绵不绝,层峰累累;云海奔腾不息,巨浪排空;山峦之颠霞蔚云蒸,令人仰止。
   成渝中线高铁是沿江高铁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串联成渝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线路北接渝万、郑万高铁,串联起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将加快西部地区南北向贯通进程。
   成渝中线高铁处在两省绵绵山区地带,设计时速350公里。其中大足石刻站至简州站被确定为进一步提速试验区间段,为线路未来进一步提速预留条件,可谓难上加难!
   “在这么困难的山区修高铁,要预留进一步提速条件,还是最新的40米高铁箱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没有先例。”六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周涛介绍,“这项建设任务极富挑战,需要我们打破思维定势,大量采用先进的建造技术,在智能建造上大胆的做出尝试。”
   因此,梁场融合先进的技术、设备,借助智慧“大脑”,通过物联网、BIM+GIS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组建出数智梁场的整体架构。
   走进梁场的钢筋智能加工配送中心,只见直条生产线、定位网生产线、弯箍筋生产线、U型筋生产线几套大型设备映入眼帘。以前“熙熙攘攘”的“人海战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高效智能的机器。技术人员后台任务单下达后,现场工人立即在设备终端接受当天加工任务,自动下料、自动加工及自动收集,绿化环保的新能源无人车自动运输到台位上,一切井然有序。
   “以前我们一个钢筋加工中心,至少配备20名作业人员。现在只需要6名作业人员旁站盯控,每天轻轻松松就能完成1.5孔的钢筋制作。”项目副经理罗向东指着那台四轴卧式U型钢筋弯曲加工中心介绍“你看这台数控钢筋弯箍机,一个小时能制作2800个这样的箍筋件,而且质量始终如一。”
   紧邻钢筋智能加工配送中心的制梁区,一台大型设备伸出长长机臂,混凝土正源源不断的通过输送带传送到浇筑台位上,这就是最新研发的混凝土智能浇筑系统。
   “以往梁场一般采用传统的车载泵浇注箱梁混凝土,浇注由人根据经验控制布料,且特别容易堵管,浇注时长不受控制。”项目总工程师冯黎新继续介绍,“现在采用混凝土智能浇筑系统,混凝土输送更加稳定,浇筑效率得到有效提升,5小时左右即可完成混凝土浇筑。而且还实现了箱梁断面混凝土的自动计量、混凝土分层分段智能布料,大幅提高了混凝土浇筑质量,还节能环保。”
   走进梁场的控制中心,一块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一个与安岳东梁场一模一样的BIM数字模型。
   只见操作人员操纵鼠标,方便快捷的翻阅到了梁场过磅数据、物资进销存智能统计分析数据、现场各道工序实时采集的数据、钢丝绳检测数据、大型设备安全参数的监控数据、现场违章作业AI识别数据。将整个梁场生产情况一揽无余、尽收眼底。
   安岳东制梁场建立“云”的思维,善用“云”的智慧,借助“云”的力量,是成渝中线高铁全线首个开工建设的梁场,也是全线首孔箱梁预制的梁场。
  (谢崇志杨树良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