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二公司沅江水利项目部测量主管张艳明一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蜿蜒铁路贯穿南北,这是人们能看到的具象化工程建设。但有一群看不见的“幕后英雄”,他们总在工程开始和结束时进入现场,迎着骄阳,架设仪器、弯腰、眯眼,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他们就是工程建设的“眼睛”——工程测量员。
测天绘地不惧寒暑
张艳明,34岁,任二公司沅江水利项目部测量主管。从2008年参加工作开始,先后参与了石吉高速、成绵乐八标、哈牡铁路、牡佳铁路等重点工程的测量工作。铁路一寸一尺精准地扎根在土地上的同时,他也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沉稳可靠的青年,不变的是他的眼睛仍然炯炯有神,哪怕前面艰难险阻,雪雾弥漫,都阻挡不了测量的脚步。背上三脚架和测量仪,张艳明跋山涉水。夏季的四川盆地,“晒两三个月下来,人都脱层皮”,热浪让人忘而却步,但他却不辞辛劳,顶着烈日步行十余里进行测量。茂密的江西森林潮湿炎热,蛇虫鼠蚁时常出没,他亦披荆斩棘无所畏惧。测量之余,他苦中作乐,饭后闲聊,能清楚地回忆起一天在多少处角落,见到多少条蛇。
2018年初,在牡丹江林口县担任牡佳铁路项目桥工队测量主管的张艳明需要带队进山测量。当时的气温在零下27℃左右,手机拿出来几分钟就冻关机。山里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车辆无法在山路上行驶,施工前的导线复测迫在眉睫。张艳明只能带领队伍步行进山,天刚蒙蒙亮就带着热水和干面包出发,进山之后,又得分开到不同的测量点工作,直到太阳快要落山,眼睛视物困难时才往回赶。
一次测量时,为了完成既定的任务,张艳明用的时间比预计得更长,往回赶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暗。黑龙江的冬夜来得又早又快,无法联系上同事的他一时间在雪地里迷了路。夜色笼罩,寒风呼啸,他一个人打着手电筒在黑夜里转了近两个小时才找到回去的路。回到住宿,整个人已经冻僵,仍然坚持复盘当天的工作。
精进技术百折不饶
从业十五年,张艳明每天与仪器、图纸和数据打交道。测量行业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哪怕已经在学校系统学习过理论知识,但实践出真知,如何架仪器、看水准仪、算高程,如何使用GPS放样,一丝一毫都不能有误差。面对各种天气、地形和施工环境,张艳明用上百万次的测量计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今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测量技术在不断革新,绝不能固步自封。张艳明坚持学习新的技术工艺,比如测量水下地形,以及无人机航拍和GPS技术。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张艳明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和比赛。虽然比赛偶有失利,但他不会气馁,对自己更加严格。
2018年11月,二公司举办测量竞赛,数十个项目的测量队伍参赛,比赛十分激烈。张艳明沉着专注,低头在计算纸上奋笔疾书,最终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熟练的操作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一举夺魁。
今年,业主举办劳动竞赛,十余家参建单位参赛。张艳明代表五局出征,以超过第二名近一半的测量时间和精准的测量数据,喜夺冠军。获得了局金牌职工、优秀劳务工,二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
培养人才薪火相传
作为建筑行业的基础岗位,测量员在每个工程项目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培养独当一面的测量人才格外重要。关于这一点,张艳明感悟颇深。这些年来,无论是实习生还是临时工,张艳明通通倾囊相授,最新的测量模式和计算方法、各种器材的使用,张艳明从实践出发言传身教,对徒弟教学指导。“我也是老师傅教出来的,传帮带工作马虎不得”得像把火一代一代地传递。
佝偻着背,半眯着眼,通过架设在三脚架上的仪器测算数据,日复一日地在把茫茫大地转换成方寸图纸上的点、线、面,张艳明始终不忘初心,始终谨记“测量是工程的眼睛,也是工程验收的尺子,一厘一毫都需精准无误。” (谭婉琪晏资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