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地区自古焦渴,是全国最严重干旱的地区之一,水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后汇入小的河流、湖泊,缺水挡住了经济发展的脚步,却阻挡不住人们对水源的渴望。
滇中引水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我国在建最大引水工程之一。工程建成后,可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金沙江干流引水至滇中地区。
一公司承建的昆明段施工7标位于昆明市呈贡区、晋宁区境内,全长为19.15千米,主线为3座隧洞工程,分别为昆呈隧洞中后段长17364.4米、牧羊村倒虹吸1588米和小扑隧洞200米。其中昆呈隧洞为滇中引水工程第二长隧,全长56584.399米,具有主洞线路长、围岩变化大、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特点,7标是滇中引水全线陡坡斜井最多的标段。
2020年初开工建设,2023年9月27日提前16个月实现全线率先贯通,一条19公里长的总干渠,一群人近4年的执着付出,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可能”。
“过程是真难!”回望过去1366个日夜,项目经理黄苛感慨地说。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团队事不避难的精神,以及“攻艰克难、敢于胜利、勇争第一”的那份坚毅和执着。
勇担当无惧险阻
进场施工以来,项目部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原则,科学组织、强化管理,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各项工作繁重,加上工程点多线长,节点任务紧,技术难点多,质量控制难,环保压力大。前期事情虽然繁重,但项目团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按照事情紧迫程度,分组分项按部就班有序开展。仅用8天时间,项目驻地基本达到办公生活条件,先后实现加工中心、混凝土拌合站、中心试验室昆明段第一家通过验收和红线用地及临时用地昆明段率先移交等佳绩。
迎难而上,就要不畏险阻。经过地质数据分析和多次方案研究,项目将主体工程分为“三隧五支一竖井”,并合理划分作业队,优化任务分配。该方案为项目节省了大半年以上的工期。
昆呈隧洞地质复杂、风险极高,面临着断层、岩溶、涌水、突砂等地质灾害的挑战。穿越它,就像是穿越一座“不良地质博物馆”。回忆当时的情景,项目副经理兼安全总监杨雄告诉笔者,“因为设置了三座斜支洞,车辆根本开不到作业点,大家只能徒步前行,每天上下近800个台阶,相当于70多层楼的高度,那段时间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回到宿舍经常倒头就睡着了。”
进入正洞后,由溶洞溶槽、暗河、节理发育等不良地质引发的涌水持续不断。仅昆呈隧洞16#支洞穿越3条断层带,在地下水影响下,最大日涌水量达4280立方,施工难度大。“穿雨鞋、套雨衣、排涌水……成为员工的工作常态。突泥涌水常常令人措手不及,但每次奋战均化险为夷,硬是挺了过来。”项目副经理王健说。
“面对涌水,我们按照预先准备的应急方案,组织人员布设管道、安装水泵,有条不紊地开展抽排水工作。遇到大涌水还要立即组织人员撤离,增设管道、增加水泵全力以赴抽水。”当时的场景,作业队长汪龙博仍记忆犹新。
不仅是涌水,建设者面对的还有来自断层与塌方,甚至溶洞的挑战。
“14号支洞进入正洞作业过程中,我们恰好遭遇一处大型溶腔。”作业二队队长吴强解释道,“发现险情后我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情况,看到涌泥突水不断汇聚到正洞,当时心里真没底,感到后背发凉。”
狭路相逢勇者胜。虽然溶腔处置难上加难,但作业队没有畏惧退缩,决定先摸透溶腔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针对性施工方案,现场组织稳扎稳打,最终让隧洞安全穿越危险区域。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标段正洞与支洞开挖长度加起来有22.6公里,共配备了3套斜井提升机运输系统,分别布置在昆呈隧洞13#、14#、15#支洞,是全线拥有斜井提升机最多的标段。面对风险困难和经验空白,项目团队凭着聪明才智和科学管理纷纷化解难题。自斜井提升系统安装运行以来,因管理规范、安全可控,设备运行良好,在业主、监理、中铁开投等单位的多次检查中得到高度认可。
此外,项目还通过研究水泵等关键抽水设备的功效和经济效益,形成了一套隧洞涌水抽排实施方案,并总结了大型绞车运输系统管理经验,成功承办了滇中引水工程楚红段隧洞斜井提升机系统管理现场观摩会。
(下转四版)
(上接一版)“一方面,我们坚持‘逢挖必探’的原则,通过开展超前地质预报研判地质风险。由机电制造分公司统一牵头管理绞车等特种设备,实行专业化队伍管理。全面加强临时用电管理,每个作业面均配备合格电工,每月巡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日常坚持领导带班制度,落实班前安全讲话和各项管理制度。”杨雄告诉笔者,“另一方面,我们项目班子重视,逢会必讲安全,形成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中层管理干部不折不扣落实安全管控措施,全工序劳务班组均配备专职安全员,每月考核兑现,推行重奖重罚,提高班组安全管理自控能力,从而确保了隧洞全程安全穿越。”
项目团队严把安全关的同时,也充当着环保守护者的角色。项目部始终秉持绿色施工理念,谋篇布局,将环保建设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隧洞内产生的废水、穿越不良地质时的涌水、爆破后的降尘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工程尾水。”杨雄介绍。为了解决尾水处理难题,项目部创新思路,对隧洞尾水排放实行池长制。洞外均设置标准平流式沉淀池,安装尾水处理设备,由池长根据时排水量及污染程度,动态调整尾水处理药剂用量,确保达标排放不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干扰。
除了对尾水进行变身处理,项目部在7个弃碴场遵循“先挡后弃、逐层填筑、及时复绿”的原则,采用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保证了弃碴场稳定可控,杜绝了周边水土流失现象。
“精心保护环境、坚持文明施工、建设生态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项目现场有关生态保护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都是项目建设者以行动守护绿水青山的生动体现。
敢为先不辱使命
滇中引水工程是惠及千万百姓的民生工程,当地政府、业主高度关注,沿线人民满怀期望。参建滇中引水工程是一公司拓宽经营思路、调整产品结构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公司生存发展壮大的转折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带着殷切的期望和重托,既给了一公司投身云南水利建设事业的难得机会,同时也赋予了一公司人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我们将秉承‘攻坚克难、敢于胜利、勇争第一’的精神,发扬铁军传统,展现央企风采,共同努力把项目建设成为出信誉、出人才、出效益的优质工程,建设成为政府满意、业主放心、百姓受惠、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精品工程。”时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滇中引水指挥部指挥长黄保根在7标揭牌仪式上郑重表态。
按照公司主要领导提出的“开工领先、全程领先、创先争优、勇创精品”的总要求,项目部快速进场安摊建点,充分调查了解滇中引水项目各方面施工条件和资源情况,为施工做好前期保障,做到项目建设“开局领先”。
开好步、起好头,技术先行。由于大部分员工首次涉足水利工程隧洞施工,项目技术人员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顶着压力主动学习水利工程规范,了解、熟悉、吃透相关规范要求,实地测量施工场地,全面了解征地拆迁、交通运输、水文地质及气候等情况。在项目总工段鹏昌的带领下,先后到先期开工的楚雄、玉溪等相邻标段学习观摩,及时消化吸收。与此同时,经常组织内部技术培训,相互交流学习心得,统一思想行动,彼此激励学好用好水利工程规范要求,还正确引导技术人员向经验丰富的劳务班组骨干学习。
“在技术方案上,我们还有一大致胜法宝,那就是严格专家评审制度,尤其是特邀水利行业外部专家参评。通过虚心请教老专家,修改完善技术措施,全方位优化方案,编制了符合实际的优秀方案,也降低了危大工程方案的安全风险,更重要的是在评审过程中学到了水利工程专业知识,极大提高了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段鹏昌向笔者娓娓道来。
“技术人员要树立创新意识,善于跳出传统思维方式,不满足现状才会有所追求,遇到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刨根问底,寻求事务根源,大胆质疑怀疑,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项目总工段鹏昌说,针对年轻人居多的状况,项目部积极搭建人才提升平台,通过开展“导师带徒”“传帮带”“读书”等活动,以及邀请专家莅临项目授课等形式,帮助青年快速成长成才。
昆呈隧洞14#斜支洞是3个斜支洞中最先进入主洞施工的。针对小断面大坡度破碎岩层隧洞施工中的难题,项目部坚持问题导向,成立了攻坚克难工作小组,围绕合理的钻孔深度、周边眼装药方法和技巧,多次召开技术专题会进行分析探讨,在围岩地质、爆破设计、装药结构等环节进行改良。经过多次实验明确各项施工技术控制要点,进一步优化了软岩地段开挖的光面爆破技术参数,提高了爆破的准度、精度,使进度从月进尺30余米达到了月进尺66米的好成绩,在滞后一个月进洞的情况下仍比计划工期提前7天完成。
14#与15#正洞之间因附近无支援配置通道,为打通运输通道,项目团队围绕问题开展方案大讨论,千方百计寻求突破,最终决定增设投料竖井解决这一难题,并争取到业主和设计院的支持,以投料竖井代替了传统溜槽,既保证了混凝土品质,又降低了损耗加快了进度。正是突破常规的思维创举和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决心毅力,为全线提前贯通节省了工期和人力成本。
牧羊村倒虹吸全长1588米,右侧与昆玉河铁路并行,垂直高差约24米。针对涉铁施工天窗时间短、爆破振动要求高、隧洞段涌水等问题等特点,前期采用悬臂掘进机作业长台阶法施工,在加宽段为减少扰动采用控制爆破。地质风险洞段采用两台阶法施工,围岩坚实洞段采取全断面法施工。同时运用互联网视频监控技术同步掌子面,并在洞口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严格执行进出洞登记。通过超前地质预报(TGS、TPS)及超前钻探提前探明地质围岩及地下水情况,提前制定施工工艺工法。通过综合施策,提前工期148天贯通。
展作为不负重托
来时山水阻隔盼甘霖,去时碧水青山映初心。
在近4年时间里,昆明7标的建设者一边展现着攻坚克难的勇毅,一边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黄苛的担子无疑最重,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管理……压在他的肩头,经常彻夜难眠,两鬓白发陡增。“幸好项目团队坚如铁,身边兄弟伙帮我分忧”。
项目团队在近4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骄人战绩,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与泪水,辛苦努力的样子真了不起!
这是一支“善打硬仗”的团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项目建设者深知项目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可这么难打的隧洞工程,他们大都是“第一次”遇见,豪无经验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也最能考验人和锻炼人。面对事关一公司乃至五局信誉和品牌的攻坚战,他们义无反顾。项目团队采取科学合理的开挖工法,安全顺利通过了5处塌方、10处断层、42处溶洞、2.9千米浅埋及7.5千米高风险涌突水等不良地质洞段。
“近4年时间,我们珍惜光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用双腿征服了前进的艰难险阻,用双手率先实现了全线贯通,比正常条件下缩短了近一年半的时间。”黄苛骄傲地说。
这是一支“激情澎湃”的团队。因年轻人居多,给团队带来了活力和动能。项目部因势利导,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想方设法打通人才晋升通道。项目部为公司累计输送各类水利人才13名;1人获得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在局及股份公司技能竞赛取得好名次……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在项目各岗位快速成长,如今活跃在公司各条战线,正为公司建成尖兵工程公司持续贡献力量。
项目党员人数占项目总人数的35%,在施工一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每一次紧急时刻,不分白天黑夜,每一名党员冲锋在前,在任务最艰巨、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就有党员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担当落于行动。尽管双手被磨出了水泡、沾满了泥泞,脸上也掩饰不住疲惫,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勇当先锋,勇争一流,勇创效益”的铮铮誓言,擦亮了共产党员的“红色名片”。
这支团队将工程镌刻在滇中大地的同时,也将把金沙江的水送进了老百姓的心里。项目部积极贯彻“责任央企 社会担当”的理念,先后3次远距离引排水保护滇池流域水环境敏感区;应地方请求修缮扩建便道,解决当地村民出行问题;充分利用达标排放的水源用于村民浇灌蔬菜大棚。与此同时,开展爱心助学、抗击疫情、参与抢险救援……一件件实事、好事,促进了民心相通共融,也创造了和谐施工环境,受到了相关单位、沿线政府和百姓的一致称赞。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项目部先后荣获云南省滇中引水建管局 “建设管理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质量安全优秀单位”“劳动和技能竞赛优胜单位”、中国中铁滇中引水总指“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中铁五局 “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快4年了,我们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啦!”全线贯通的喜悦写在每一名建设者的脸上。在滇中引水工程这块比干劲、比速度、比水平的战场,昆明7标建设者勇往直前,在彩云之南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刘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