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公司 魏泽鸿
天仍旧暗沉,风呼啸着远处的山林发出“梭梭”的响声,仿佛随时都将有暴雨侵袭。8月底这天,物资公司勐绿供应站兵分两路前往项目结算,站长江应知带着刚见习转正的徒弟廖敏与司机周雷驱车前往红河州方向。勐绿各标段项目部多且分散,共有12个,平常供应站人员要分两批各花两天的时间才能走完。
早上七点半,车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出发,江应知一行翻山越岭深入密林,泥巴路已成常态,石子路更是奢侈。“其实有些地方是没路的,跑的车多了便有了路。”面对恶劣的交通条件,江应知风趣地化用鲁迅先生的名言。37岁的他项目经历已然十分丰富,同时作为党员,他也是第一个主动请缨来到勐绿项目的物资人,这一待就是3年。
勐绿的路,考验的不仅是司机的车技,还有乘车人的身体素质。在行驶过程中,整个车如同筛子般剧烈摇晃着,有时遇到深坑车轮陷进去,司机加足马力,小车如同老牛咆哮也动弹不得,最后不得不合力推车。在这种半开半推与车辆激烈颠簸的影响下,乘车人的微信步数有时会莫名其妙地显示超过三万步。
十二点四十分江应知一行结束上午的结算走访,不等休整便马不停蹄地前往土洞新寨火工品库房例行检查。火工品库房需要防火防盗以及防洪,因此都在深山老林里的空旷处,交通不便、道路简陋且复杂。果然,江应知一行行至半路,不堪折磨的车辆发动机终于“罢工”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三人下车纵目望去只有重峦叠嶂的墨绿山峰,所幸手机还能接收到信号,但是最近的修理厂到达此地也要两个小时。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江应知立即向天威大黑镇服务站点同事李伟打电话求助。大黑镇服务站地处偏僻,信号不佳,但恰好那时供应站技术员李伟与同事在勐绿14标2号拌合站指导混凝土外加剂的拌合工作,及时接到了电话。
拨通电话,二人没有寒暄,江应知直接说明了情况,李伟和同事处理好相关工作,便立即驱车前往江应知一行人的所在地。同样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李伟二人来到了江应知三人的被困地点,他们开来的皮卡车上还载着没来得及卸下来的外加剂桶,里面散发着残料的淡淡气味。那天回到供应站已是晚上八点多,五人伴着疲倦与饥饿简单吃了晚饭。
“这小伙子刚来的时候,一上车就吐个不停,到如今都能边坐车,边看手机了。”江应知拉着入职一年的徒弟廖敏俏皮的说道,把廖敏整得很不好意思。
很多到过勐绿项目工作的同事,难忘这里恶劣的交通环境与雨季的洪灾、泥石流,还有处在边境的忐忑。也难忘那群既有责任感又有温度的物资人,他们坚守在保供一线,踏遍了深山密林的每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