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36期 >2023-08-18编印

无声之处
刊发日期:2023-08-18 阅读次数: 作者:
  华南公司 汪恒峰
   恰逢项目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前往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我也有幸得以一览那个风云激荡却又无比辉煌的岁月。
   博物馆傍水而建,矗立于风景秀丽的峰腰之上。周边青山绵延,层林叠翠,树木丛丛并立却又棵棵分明,远远观之,山头好似有一群挺拔的战士,于无言中守护此处。初秋骄阳下,肃穆的白墙与鲜艳的立柱交相辉映,巍峨高大的石壁镌刻有威严凛然的革命先驱画像,不远处则是各展馆逐级拔高而建,矗立于此。整体而观之,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仿佛一只顺势垂下的大手,用力承托历史沉淀的庄重感的同时,也在邀请所有的后辈子孙重拾光阴的片羽。
   有别于馆外的欢声笑语,展厅内的氛围无比庄严,清冷的空气微刺皮肤,耳中徒留电流声丝丝回荡,万籁俱寂间似在呼应那个荆棘密布的年代。馆内陈设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早期大别山党组织的初立,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的反攻来临。众多珍贵的文件和照片,记录着当年苏区的艰苦生活和革命斗争的壮丽场景。大概就像抗战中牺牲的无数无名英雄一样,馆内墙壁许多本应挂有相关烈士照片的位置,有不少肖像都被党旗所代替。大概他们的样貌已经湮没于战乱的洪流,但展柜中的枪支弹药依旧折射着光芒,锈迹斑驳的大刀长矛也依然刃角分明,于无言中向来者诉说曾经的故事。
   将军馆厅中,百将铜雕巍然伫立。百位将军依次站立,远处是群山与祥云,近处有松柏环绕,星形天窗射下光芒,照在居中的两位开国元帅身上,着实可谓匠心别具。默然间,不禁联想到正在建设中的将军县服务区项目。参建项目时,自己曾经好奇为什么道路两侧会设计有红绸招展,为什么建筑会设计成“一心两轴,遥相呼应”的布局,为什么服务区四周皆设计有映山红点缀。现在想来,将星璀璨,故里有荣,这不仅是为了昭告旅者此处的钟灵毓秀,更是为了慰藉所有已逝的英雄,叫人感慨花开有时,魂归何期。
   移步至后厅,展馆之宝是一面硕大的米黄色石质墙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砌筑完成并刻上中国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令草案,距今已有九十多年历史。看着同行者们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不禁感叹:虽然如今舒适的环境,让我们可以幸福地生活,安稳地建设工作,但那个群敌环绕,寸土寸血的年代却并不遥远。能够生在和平年代是多么的幸运!然而,这份幸运也同样给予了我们更多的责任。
   曾经,那个时代最富有理想和信仰的一群人,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挽救民族的丰碑,用智慧和勇气构造如今光明的未来。斯人已逝,精神和事迹却依旧长存。作为中国中铁的成员,祖国需要我们接过前人的使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承担起开路先锋的责任。面对未来的道路,我们或许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我们要坚信,只要矢志不渝地追寻真理和正义,便能绘就更加美好的明天。
   归去时,似心有所念,我于慕然间回首远眺。风起间,吹散了原本居于天际的大片云彩,馈赠给访者一片不染凡尘的湛蓝澄空。旧时曾听闻英魂有灵终不散,或许所想间亦有回应,这同样是一种鼓励,叫人暗下决心,绝不辜负前人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