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29期 >2023-06-30编印

重走成渝 满载而归
刊发日期:2023-06-30 阅读次数: 作者:
  一公司 彭 毓
   一条长长的铁路,印刻着中国铁路人忘我奋斗的坚实足迹,展示着中国铁路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壮丽画卷。
   穿越历史烟云,回望艰辛岁月,6月18日,来自中铁五局的一百余名党员干部从重庆出发奔赴内江,重走成渝线,汲取干好成渝中线的奋进力量。
   全长505公里的成渝铁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建造,完全采用国产材料和零部件的铁路,是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创举,被称为 “新中国第一路”。他的建设,承载着老一辈筑路人的信念与担当,也是中铁五局企业文化的历史溯源。
   “一杆大旗风里雨里飘、一声号子震天动地响、千里成渝线摆开新战场……”走进建立在内江市梅家山上的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前广场,饱受岁月洗礼的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高高耸立,碑上书有毛泽东题词:庆祝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一笔一划间似乎刻画着10万筑路铁军在巴山蜀水战天斗地的场景。
   70多年前,沱江大桥工地上,一股土匪来袭,英勇的筑路战士迎面还击,打退了土匪,保护了铁路。一手拿镐,一手持枪,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筑路大军就这样战斗在高山峡谷之间,带着铁轨一寸寸地向成都方向延伸。
   隧道里,被锤子砸伤了手的民工简单处理后在咬牙坚持;一个个被放炮的浓烟熏倒的民工,爬起来又继续苦干;站在及膝及腰深的水里,筑路战士们即便双脚发烂,也忍着痛苦一直拼搏。
   如今的成渝中线重峦叠嶂,一隧即通;江河阻隔,一穿而过。但在70多年前,在巴山蜀水间修铁路,真的是难于上青天。路,是肩挑出来的;桥,是背拱出来的,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尽管环境艰苦,技术落后,工程艰险,但大家依旧豪情万丈、战天斗地。修建铁路时,大家都轻伤不下火线,怕影响修路速度。为了铁路早日建成,沿线百姓全力支援,甚至捐出寿木、风水树用作枕木。最后,山,被斩断了;沟,被填平了。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短短两年内,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功建成。
   “老一辈成渝铁路建设者的精神令我深受震撼,我们必须传承和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把这种精神延续下去。”行走在成渝铁路沱江大桥上的新一代的建设者这样说道。在这支一百余人的队伍中,有不少人是当年成渝铁路建设者的后代,以及如今成渝中线高铁的建设者,这一趟旅程,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也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对先辈许下的承诺和誓言。
   踏平坎坷成大道。505公里成渝铁路就是10万民工用血肉之躯筑成的一条英雄之路。它就是一座丰碑,不只是建立在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也横亘在巴渝大地,更屹立在四川重庆两地人民心中,屹立在所有新一代建设者的心中。
   大旗飘扬过沱江,开路先锋建设忙。
   如今,面对新的时代使命与召唤,又一支筑路大军高擎“开路先锋”大旗重新回到了这巴山蜀水间。这次,他们带来了领先世界的技术,带来了先进的设备,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你依旧可以看出,这是当年那支钢铁般的队伍,他们必将传承先辈的精神与信念,让新的钢铁长龙跨山越水,打通川渝地区新的交通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