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3226期 >2023-06-09编印

风劲正是扬帆时勇立潮头逐浪高
——成渝中线重庆段三标项目掀起劳动竞赛热潮
刊发日期:2023-06-09 阅读次数: 作者:谢崇志
  巍巍巴岳山倒映在清清玄天湖中,玄天湖水紧紧围绕着巴岳山脉,山在水中,水在山下,美丽极了。
   一支曾在70多年前高举 “开路先锋”大旗修筑老成渝铁路的先锋队伍再一次在这里集结,修建国内首条规划时速400公里的高铁,致力打造成体现中国标准、中国速度、中国建造水平的世界一流高铁标杆工程。
   成渝中线重庆段三标项目30多公里的战线上500台大型机械、400名参战员工正在如火如荼大干。他们召之即来,来之即战,将劳动竞赛作为安全、优质、高效完成阶段施工任务的重要抓手,不断掀起大干高潮。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开工工点14个,隧道开挖135.6米,桥梁完成桩基413根、承台9个、墩身4个,实现全线“五个第一”,被评为成都铁路局铁路建设先进集体。
  浓厚争第一氛围
   项目部把只争朝夕、比学赶超的氛围营造得更浓,把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干劲鼓得更足。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道德讲堂”活动,结合早点名、工地党课等,引导员工由“被动听”到“主动讲”,推动员工思想工作上桥头、进洞口、到宿舍、入人心。每天早上八点,项目部领导班子和各部门负责人如期而至来到小会议室参加早会,分析各个隧道、桥梁施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力配置生产要素,为现场排忧解难。各工区利用每日早点名机会,让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明确当天工作重点,并进一步提要求、压担子、鼓士气。
   各工区将“大干90天”施工计划及每天的形象进度公示在橱窗或宣传栏。现场醒目位置悬挂“谁英雄谁好汉,劳动竞赛比比看”“决战六十天,打好攻坚战”等横幅标语,激励员工主动加压,把“争第一”转化为自觉行动。
  夯实争第一根基
   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劳动竞赛能否创佳绩、塑亮点。在竞赛方法上,项目部突出一个“奖”字,最大限度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严格指标分解。将“大干60天”生产计划纵向分解至各工区、班组和个人,将个人收入与工作绩效紧密挂钩,把考核情况作为浮动工资发放依据。推行目标考核。制定出台《目标管理全面考核综合考评办法》和《目标管理综合考评计分细则》,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考核领导小组,每月20日至25日对各工区进行检查考评,内容包括进度、安全、质量、现场文明施工四个部分,总分为100分,根据考评结果严格兑现奖罚。实施节点奖罚。抓住影响形象进度的“短板”作为重要突破点,指定责任人、限定完成时间。在3月初开展的“大干60天”计划中,项目部列出11个进度节点,指定相关责任人,限定完成时间。
   有了目标,有了奖励,各工区、劳务班组使出浑身解数推动现场大干。广泛开展对手赛、攻关赛、夺旗赛,比进度、比安全、比质量,你追我赶、奋勇争先。为加快征地拆迁力度,项目部对每个开工点的征迁工作设立目标奖,例如徐家平隧道出口拆迁要求5月底前完成,设立2000元的目标考核奖,结果在5月中旬就完成了任务。对三号拌合站电力迁改同样设立目标奖,负责拆迁的李泽澄拿到了400元的奖金。他高兴地说:“钱虽然不多,这种比学赶超的氛围非常好。”
   项目部每月开展 “每月之星”“优秀作业队”“优秀部门”“优秀工区”评比,对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商务部业务主管尚晓粉在一个最边远的工点检查内业资料,而她获得“每月之星”的照片正悬挂在工点展板上,很受鼓舞。她说没有理由不干好本职工作,下个月还要继续争取当“明星”。目前成渝中线上是“星”光闪耀,管段内大干高潮一浪高过一浪,形象进度节节攀升,引来沿线兄弟单位登门取经。
  加快争第一步伐
   争第一不是口号,不是“开头热”,而是要强化过程管控,持续不断地向第一发起冲锋。
   为强化现场管理,不定期由项目经理带领各部室相关业务人员在沿线进行拉网式检查,解决征地拆迁、资源调配等问题;平时由总工程师、副经理、安全总监为主要成员的现场巡查组,坚持每天对沿线的施工情况进行巡视,及时掌握施工动态,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力争尽快解决。各工区建立每周现场办公制度,由工区长带领相关人员对管段每周开展定期检查,在现场召开办公会,研究讨论施工队在安全、质量和文明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争第一,靠的是敢打敢拼。二工区是上月项目表彰的优秀单位。工区长赵醴临在进场初期,带领工区员工住进刚开始装修的项目部,打地铺、露天锅灶吃盒饭,坚持每天奔波在地方政府和村民家里,用自己的态度和精神打动大家,率先取得首开工点用地。为做好重庆市市长胡衡华来工地的迎检工作,他连续4天盯在现场,白天跑现场,晚上召开碰头会梳理,与技术人员一道研究图纸、优化施工方案,安排第二天工作,忙到深夜才休息。
   “进场仅用2天完成占地12亩的厂房地坪硬化,5天时间完成厂房的搭设,7天时间完成单个容量200吨粉罐的拼装,12天验收中心试验室,15天完成中心料库验收,18天完成钢结构智能加工中心验收,22天验收双线180智能拌合站……”一工区工区长唐亮说起自己负责的管段战绩滔滔不绝。为了高效、快速完成大临建设,他带病坚持在现场靠前指挥,以自己的一举一动带着身边的同志一起干,每天在现场工作的时间不下15小时。一位业主领导每次到玄天湖大桥总能见到唐亮忙绿的身影,微笑感慨道:“有这样对岗位认真负责的好干部,我们也放心。”
   争第一,饱含着难以想象的辛酸。项目经理吴跃光,一心扑在现场,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有些工点临建进度上不去,他顶烈日、冒酷暑,亲自坐镇指挥。有些工点罐车不够用,凌晨三点电话求援,他丝毫没有怨言,立即前往协调……每天休息不到五个小时,繁重的工作压力使本来年轻的他,变得憔悴、苍老。项目上20多名年轻技术员分别驻扎在三个施工现场,与劳务工同吃同住,没有车辆就步行到每个工点;没有热水器,他们就用凉水洗澡;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机械作业的轰鸣声成为耳畔唯一不变的音符。
   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他们只是拼搏奉献、默默耕耘在成渝中线上员工的缩影。他们,为争第一而来,为信誉而战。(谢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