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25期 >2023-06-02编印

宁国的竹
刊发日期:2023-06-02 阅读次数: 作者:配图五公司党永健

图片1
图片1

  华南公司 高启航
   坐落于皖南群山丘陵之间的宁国市素有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美誉。宁国多山,是压倒性的多。春日艳阳里,站在水阳江特大桥上放眼望去,彩云之下,江水两岸,处处显苍翠。
   宁国山间的翠绿,与别处是大有不同的。记得去瓦窑铺村村民家走访时,一位老人曾讲道:“一山八分竹,处处皆如是。”这是老人家父辈幼时便在当地广为流传的话语。记得那会儿,令我记忆尤深的是,老人说起这段话,浑浊的目光恍然澄澈,仿佛是在介绍自家的传家宝一般。这份赞赏是发自内心的,是一位大半辈子都在与乡间田坎打交道的朴实老农,对家乡山水草木由衷的自豪。
   宁国的竹,无愧于宁国人的赞扬。皖南地带适宜的气温、充沛的雨水为种类繁多的竹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空间。同时,这里还是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的源头,加之东津、中津、西津三条河流穿城而过,可谓“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自然母亲的此番青睐下,这片沃土之上,以元竹为首的各类竹子相间生长,时至今日已然成为一幅百竹竞争妍之景,亦为从外地赶来的人们在观赏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时,于房前屋后观景交谈,更添一抹靓丽色彩与谈资底蕴。
   宁国的竹,不仅会在人们的目光中摇曳生姿,更是能在其舌尖上翩翩起舞。项目上的帮厨张阿姨是宁国本地人,自打她来到项目食堂工作后,每临春、冬雨后,员工餐厅的三菜一汤外便会加上一盘宁国特有的笋干腊肉。
   笋是宁国天目山上的鲜笋。宁国的气候使得当地不仅有雨后春笋,哪怕是在冬天,一场雨过,竹林的片片落叶下,幼笋也是蹭蹭不停直往外冒。笋中最为出名的,便是天目山上较之他处鲜、香、脆更上一层楼的雷笋。张阿姨说,无需落雷,每逢春冬雨后,天目山上的竹林里雷笋便竞相生长。悠然上山,拨开青绿泛黄的层层落叶,在笋与鞭的连接处轻轻采挖,随着“啵”的一声轻响,鲜笋入篓,如此走完小半个山头,便可满载而归。
   相比于鲜笋洗净直接炒肉,宁国人更喜欢经蒸煮、日晒将笋变成笋干后再作食材。据说宁国笋干的制作方法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传承悠久。去除绝大部分水分后的笋干不仅极耐保存,而且在宁国人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下,笋干在保留其原有的清脆口感的基础上更添一道嚼劲,搭配上肥瘦相间的农家腊肉,深受项目广大员工的喜爱。
   宁国十分,竹林独占七八。年复一年,这片沃土之上的广袤山林,因株株挺拔向上的竹节而愈显生机满满;日复一日,这座城市之内的三十万人口,因浑身都是宝的遍地竹林,日子愈发欣欣向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一条新建高铁横跨宁国全境笔直通往远方,线路两侧,一边是竹,另一边也是竹。竹爱宁国,是漫山遍野。
  (配图 五公司 党永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