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23期 >2023-05-19编印

老王的号子
刊发日期:2023-05-19 阅读次数: 作者:
  华南公司 高启航
   记得刚来项目的时候,便听说了“咱们项目上就没有怕生的人,谁若胆小怯场,就会被‘推荐’去老王那儿‘拜师学艺’。”
   老王本名王良锋,十八岁那年便拎起大包小包挤上烧煤的绿皮火车,跟在父亲身后辗转全国各地为着铁路事业凿山挑石。在与铁路结缘的三十多个年头里,每每与他人闲聊,谈及自己的一线历程时,老王总会提起九六年他在京九铁路龙川段项目机筑队担任挖装运输班班长时做下的一项“壮举”。
   老王讲,在那个机械化远不如现在的年代,一条铁路的建成完全是靠着工人们的肩挑手扛。作为运输班班长的他,在往返于项目各个工点的时候时常会瞅见藏于工人们满脸汗水间的疲惫神色。自那时起,老王便开始在深夜大通铺此起彼伏的鼾声里琢磨着自个儿能做点什么,不久后,没多大文化的老王还真捣鼓出一个法子来。
   一天雨夜,老王忽然回忆起小时候跟村里的几个要好的小伙伴一起去沱江旁的小塘里摸鱼抓虾时,听见的远方船工们在拖拽汹涌沱江水上摇晃的货船时所传来的阵阵悠扬号子声。他想,这未经打磨的顺口溜似的简单喊词,在铿锵的韵律下既然能给同样是干重体力活的船工、纤夫们以使不完的力气,自己队上又大多是四川老乡,号子曲调听着也亲切带感,或许可以直接拿来试试。
   就这样,嗓门儿本就震天响的老王也完全不想丢不丢人,在往后的日子里,深山老林间的工地上除了钢钎铁锤砸出的火花下的乒乓声响,又多了个老远便传来的尽是些“简陋”川音唱词的川江号子声。老王一个人唱还不够,他多次发动自己运输班手下的兄弟伙,告诉他们只有一个要求:不管唱得好不好,嗓门儿得大过车喇叭。于是乎,老王运输班的同志们胆大的嗓门儿更大了,胆小的也敢在人前吆喝那么几声。更为重要的是,号子唱词经过以老王为主的“兴趣专家组”针对铁路建设实际情况多次修订,越来越有嚼劲了,虽然他们的唱功依然不咋地,但每当运输班的号子声自远方响起,却能让工人们干起活来不喊苦不叫累,越干越有劲儿。老王的口才也是从那会儿逐渐练出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天天捣鼓,砖头里出个专家来又有啥好稀奇的?”
   三十多年过去,肤色愈发黝黑的老王依旧作为一名司机延续着他的铁路建设缘分。他偶尔会故作古板,紧绷个脸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严厉的教员跟我们这些新进的铁娃半唱半说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每当这时,我总会面上点头,心里却道:一张国字脸、满嘴诙谐言的老王又开始“演唱号子”了。
   不过我还是会耐心听完,毕竟历久弥新的工地号子声永不过时,唱腔声起依旧扣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