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22年度火车头奖章获得者王赞
在南迦巴瓦雪峰不远大山深处的隧道掌子面,大机“神兵”王赞正带领大机操作班组,为了高原铁路不断延伸,日复一日往前掘进。
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王赞先后参建了中南通道、郑万铁路、高原铁路等重点项目,2015年,王赞从一名测量工转岗进入隧机分公司,成为了一名凿岩台车学员。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王赞一头扎进学习的世界。刚接触三臂台车的前几个月,他是书不离身、笔不离手、问不离口,翻烂了5张原理图,记了2本厚厚的笔记,总算把“洋家伙”的构造原理、操作技能和一般故障维修技术吃懂弄通。
经过半年多的学习与实践,迎来了第一次操作凿岩台车的机会。他坐在台车上,目光注视着钻孔,两手紧握操作杆,耗时5个小时,才完成凿岩“首秀”。
“第一次操作,心里十分紧张,孔之间距离比较近,害怕角度出现偏差,影响爆破效果。最后虽然按照要求完成了凿岩,但是凿岩时间过长,生产效率大大折扣。”王赞回忆道。那次过后,他就在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这个“变形金刚”的驾驭者。
经过不断摸爬滚打,王赞熟练掌握了操作技术,对遇到的问题也能逐一化解。如今,驾驶三臂台车已经近8年的王赞,已经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大机操作手。他也先后荣获局首届凿岩工员工技能大赛第一名、局青年岗位标兵、局金牌职工和贵州省技术能手、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等荣誉。
在高原项目软弱围岩、高地温、高温热水等复杂环境下,更加考验操作手的经验和技术。
在这里,王赞倍感责任重大。他说,不仅要自己发光发热,在艰苦的环境中,更要带领全体台车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掌子面一线熟练操作大机进行开挖的同时,作为大机班长的王赞,还花更多心思研究如何提高开挖质量。
光面爆破后的岩体,表面平整、轮廓清晰,能够有效控制隧道掘进的超欠挖量,最大限度地接近设计值,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光爆效果也对钻孔、布眼、起爆等诸多环节也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王赞在不断精进操作技术的同时潜心研究爆破施工,他积极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寻求提高炮眼利用率的方法,按照他人经验从优化炮孔图入手,认真钻研炮眼布置及炮眼封堵等施工工艺,通过不断的改进,经他设计的炮孔图,炮眼利用率由原来的60%左右提高到了90%以上。同时,他针对不同岩层、不断优化爆破设计,经过多次对炮眼间距、数量、深度、角度和装药量的调整,终于找到了最佳的光爆方案。他总结出的三台阶三臂凿岩台车施工工法,大幅提升高原铁路拉月隧道施工进度,为获得建设单位“大机谱系化施工”绿牌作出了贡献。
王赞还通过经验积累以及运用相关地质理论知识,能基本识别前方掌子面围岩情况,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再组织下一步开挖工作。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做到时刻关注钻孔导致的围岩扰动情况,确保整个开挖过程安全,并时刻准备应对可能面临突发地质情况,提高了应急应变能力。
着眼于人才培养,王赞带头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为企业三臂凿岩台车操作培养了一批青年人才。他为徒弟量身设计培训“套餐”,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阅历和娴熟的业务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目前已为公司培养了十余名大机 “小神兵”。
一粒沙中看世界,一滴水中见人生。现在的王赞,可以通过围岩和钻头间反馈给操守手柄的震动,就能预判卡钻的情况,并迅速有效地做出对角度、速度、力度等一系列的调整,不仅可以避免卡钻,也为成孔质量提供了保障。“他打的孔,分布均匀、线型平顺,在洞子里,我一眼就能看出哪个孔是他打的。”这是现场同事对王赞技术水平的评价。 (夏绪阳滕孟东杨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