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公司 刘润霞
五一节,接到母亲电话:“你们放假了吧!要不要回来啊?回家吃饭呀,我给你们做好吃的。”疫情后的第一个“五一”,旅游景点都是“人看人”,高铁也是一票难求,我也就放弃了出门游玩的计划,答应母亲回家吃饭。不一会儿,又接到高中同学电话:“下午大家约好了一起去看望张老师哦,丁字口集合,你可别迟到了。”张老师是我的恩师,高中三年一直对我照顾有加,如今患病在家休养,我理应去探望。我回母亲电话,告诉她不回家吃饭了。听着电话里母亲明显低落的情绪,感受到母亲的心跌落谷底:“不是说好的嘛,刚刚你一答应,你爸就匆忙跑去买菜了。哎,好吧,你们的事情重要……”
这一次,我又没能回家吃成饭。回想上一次回家吃饭,已经是春节的事了,原来,我已经好久没有回家吃饭了。可贵阳到遵义,不过也才仅仅40多分钟高铁车程,何况我平时也去遵义的。现下回想,每次去遵义的我不是跟同学聚会就是和朋友游玩,直接变成“三过家门而不入”了。“回家吃饭”本是平常事情,如今却成了父母的殷切盼望。
小时候,每天上学前母亲总会叮嘱:“放学早点回家,等你吃饭!”长身体的日子总是饿得特别快,才到下午第二节课,我的肚子便咕咕叫了。并不富裕的家庭条件又不允许我有买零食的零花钱,于是每当放学铃声一响,我就立刻拖着书包往家赶,想着桌子上热腾腾的饭菜,更会加快脚步。
老家住在村里的“刘家大院”,正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院坝,四周围住着几十户人家,都来自于一个老祖宗。孩子们总喜欢聚集在大院坝玩耍,每到饭点,家家户户的饭菜香扑鼻而来,随着母亲们一声声“xxx,回家吃饭啦!”的吆喝,孩子们便相继蹦蹦跳跳回家,大院坝也从喧闹慢慢变得宁静,“回家吃饭”谱写了最愉快的童年。
年龄慢慢增长,我们也承担起了干农活的任务,这个时候,“回家吃饭”便成了一天中最美的期待。每每接近饭点,便会竖起耳朵,生怕自己错过。回家吃饭不仅意味着填饱肚子,更是可以休息暂时不干活。母亲那句“回家吃饭”,洋洋盈耳,简单四字,是务农时最想听到的语言。
斗转星移,我们长大成人,一日三餐顿顿不落,回家吃饭的日子却越来越少。尤其这几年回家吃饭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回家吃饭”已从“日常”变成了“特定”:春节回家吃饭、中秋回家吃饭、端午回家吃饭、父母生日回家吃饭。这些原本不多的“特定”,还常会被临时的安排替换掉。掐指一算,每年回家吃饭的次数,居然连一只手都伸不完!简单的“回家吃饭”,已变得越来越难。母亲总是念叨:“又不回来,每次都说好了都不回来,你姐都几年没回来了,哎,哪怕就回来吃顿饭也好啊。”这一刻,我明白,回家吃饭,承载了父母太多的期盼和渴望。
抽时间,多回家吃饭吧,吃父母做的饭,不要怕麻烦他们,我们口中的“麻烦”,他们乐在其中。回家吃饭,吃的
是团聚,更是温情,毕竟,再好的餐厅,也做不出妈妈的味道,况且,我们能回家吃饭的时间,可能也不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