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21期 >2023-04-28编印

走在挑梁小道上
刊发日期:2023-04-28 阅读次数: 作者:
  川渝区域项目党建工作办公室 谢崇志
   春风料峭,细雨绵绵。4月25日上午,因参加局第十五期领导人员理想信念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参加培训的62名学员来到位于井冈山西北面黄洋界下的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亲身体验挑粮小道的崎岖,感受当年老一辈革命者的艰辛,接受思想洗礼。
   晚春的井冈山,因连绵的阴雨,到处都是凉飕飕的。吃过早饭,我们乘坐大巴车来到井冈山茅坪乡的源头村。站在村口,一位当地村民介绍道,挑梁小道系清朝道光年间修建,原始山路,全长3.1公里,海拔落差为658米,大家一听便知这是百分之二十的路程都在沿着山坡一直往上攀登。走出村口,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条盘旋的羊肠小道,它蜿蜒在海拔1300多米的山峰上,坡道斜陡,是由一级一级的石阶修筑而成的,宽二三尺。本次领队是学校的一名老师,站在这用石块铺成的小道上,听领队介绍90多年前发生在这路上的往事。在1928年冬,国民党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企图把红军围困在山上。毛泽东、朱德等为打破敌人的封锁,亲自带头挑粮。红军将士靠着肩挑背驮,把30多万斤粮食从山下挑到山上,解决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给养问题,支撑了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斗争。
   这是一群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工地走来的学员,他们个个都是身经百战归来再读书。走在雨后泥泞湿滑的挑粮小道,脚踏柔软的泥土与坚硬的石块,这样的环境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陌生,因为他们常年四海为家,浪迹天涯,走小路修大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舍小家顾大家,全心全意为国家。这次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来,从成渝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等繁忙的铁路、高速公路、地铁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工地风尘仆仆赶来,在这里听讲座、悟真理;访遗迹、寻初心;走小路、谋大道,利用6天时间开展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让大家在实地教学中更好的追根溯源,汲取奋进力量。
   小雨淅淅沥沥,60多位撑着雨伞的学员沿着“Z”字形的山路缓缓向上爬,他们边说边笑,有的同志还唱着“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有位从成渝中线走来的指挥长,他叫李念军。他说,这次是他第一次走上朱毛红军挑粮小道,非常激动,对革命的情怀更加浓烈,当他踏上了蜿蜒崎岖的挑粮小道后终于明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只要心里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并表示一定会把这可贵的红色感悟带回工地,传递给更多的党员干部,为早日建成成渝中线,更好服务沿线人民出行而努力拼搏。
   小道幽雅宜人,隔段距离就有一个供人休憩的竹屋,不时还能听到悠扬的红歌。大约艰难地跋涉一个多小时后,遇到来自华南公司两位学员,一位叫刘犇,一位叫陈玉安。一路上,他们边走边说,“今年我分管的华南片区要完成经营承揽80个亿,压力山大!”“我这分管安徽片区的经营承揽,今年也是要完成经营任务50多亿,压力太大,但今天走走挑梁小道,感觉压力小多了!”,他们还表示,通过这次感悟、体验、转化、升华,真正把弘扬井冈山精神落到工作中,争取多投标、多中标、中好标,为局早日建成王牌工程局多拿任务订单。
   经过70分钟的跋涉,队伍前后逐渐拉开了距离,雨水和汗水都已模糊了双眼,但一个紧跟着一个向前走,脚下是承载着历史的斑驳石路,两旁是葱郁的翠柏青竹,耳边还传来“不管什么原因,这月要保证千米成洞计划的完成”“你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今年上半年的清收清欠要完成20亿”这样的电话声,可见,在学习的同时,学员们一刻也没忘记手上的工作,他们信念是越来越坚定,工作热情越来越高涨。特别是在蜿蜒的挑粮小道间徒步攀行,他们对脚下的路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一条初心小道,红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创建了全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胜利之路;今天只要有坚定必胜的信念,沿着“早日建成王牌工程局”这个目标奋力前行,美好的明天就在不远的将来。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走过井冈山的挑粮小道,走过黄洋界,尽管学员们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仍难掩内心“胜利”的喜悦,因为前方就是通向外部的国道。我知道,那条宽阔的马路连着幸福的康庄大道,路边正是百花怒放,万紫千红;路上正车水马龙,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