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18期 >2023-04-07编印

雨中的清明
刊发日期:2023-04-07 阅读次数: 作者:
  二公司 吴芊璇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今年的清明同往年一样,梨花遍山,莺啼鸟飞,远山积翠隐约于云雾之中,近树低笼徘徊于水岸之间,虽细雨蒙蒙,却别有意境,坐在办公室的我转头看着窗外,思绪飘散,情随境迁,便想寻得一把油伞,撑着油伞漫步在云山雾海的大自然之中,去寻找属于清明的净冷清春。
   从远处向山顶眺望,层云笼罩,青草离离,老树新芽,朦胧烟雨,一片苍茫景象,仿佛在向世人默默倾诉着它那凄迷的情愫,此情此景,让我越发对那种神秘的青山充满着无限向往,便快步朝山中走去,越走越快,耳边的声音越来越轻,只有身后偶尔传来的几声小车鸣笛声把我从强烈的执念中拉回几丝理智,不知不觉中,我已感受到了微风从我身上轻轻拂过,并带着花草被洗刷后的独特清香,雨随着风斜吹到衣袖边,透在了皮肤上,冰凉入骨,触动心弦,仰首之间,那座青山已映入眼帘。
   我随着山路朝山上走去,隐隐约约地看到不远处有一位老者正在独自扫墓,他的左手撑着伞,另一只手在墓碑前焚烧纸钱,烟火缕缕,仔细看去,他撑着的伞并不是为自己挡雨,而是在为墓碑前焚烧的那团明旺的火焰遮风挡雨,生怕风雨会把他的那份寄托吹灭或者淋湿,他的右手时不时的会抬起擦拭他的脸颊,似乎擦拭飘落在他脸上的雨水,似乎也是在抹去他眼中不断泛滥的水雾,一举一动显得尤为悲凄。“古墓花影白杨树,尽在生死离别处”,清明的这一天,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道无法磨灭的忧伤,当亲人尚在人世时,总以为来日方长,等到有朝一日生死相隔,才发现这一日竟来得这么匆忙,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昔日种种,犹言在耳,只不过皆是可忆而不能及,所有无奈与懊悔都转化为悠悠哀思,刻骨铭心。
   我似乎也没有那份执念去追寻深山里的清春了,便回头下山,狭隘的小径两边挤着过膝的小草,脚踏过泥泞的土路,带上一底的黄泥,裤脚满是湿润,不时传来的几处莺啼,凄凄厉厉。下着雨的街道显得格外清寂,这雨捎去的是生者对故者的不舍与怀念,来往撑伞的行人面色沉重步履匆匆,只是没有了牧童遥指的身影。
   回到办公室,对坐窗前,我陷入了沉思,花开花落,春来春去,年年清明,年年行人,也许清明依旧,而行人非旧,无情的岁月匆匆而去,多少故人在流水的痕迹中失了踪影,惟留下生者对其无尽的思念,正纳闷着,微风吹拂着重新恢复翠绿的大树阵阵抖动,斜来斜去的鸟儿顺着微雨在天地间来回穿梭,我嘴角微扬,似乎找到一个让我释怀的理由,我明白“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但我们既然无法左右未知的生死,却可以坦然当下的快乐呀!就是大树和鸟儿那般,把握当下,追寻属于自身的那份惬意。也许这才是赋予清明最美的意义,缅怀与珍惜,永远追思我们逝去的亲人,同时珍惜当下,尊重生命,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