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17期 >2023-03-31编印

与成渝铁路的故事
刊发日期:2023-03-31 阅读次数: 作者:
  成都公司 廖从容 胡 狄
   三月的“甜城”内江,春光明媚,万物葳蕤。作为参建新成渝中线铁路的我们一行三人,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踏上了探访老成渝铁路筑路人之旅。
   在梅家山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有幸与一位当年老成渝铁路建设者、内江铁路职业学院退休教师林正江老人相识,老人现年86岁高龄,却依旧挺拔,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全身流露出一股军人般的英挺硬朗。
   退休后一得空闲林正江老人便会来到纪念堂,给参观者义务讲解当年修筑成渝铁路的故事,得知我们一行是新成渝高铁的建设者,老人很是高兴,马上带领我们参观纪念堂,一路讲述那一张张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1937年出生的林正江,在1951年参加了成渝铁路建设,当时年仅14岁,幼年丧父,还有三个年幼的弟妹,家里实在穷困,为了分担家庭负担,他毅然参加到了筑路大军行列,成为了成渝线上年龄最小的一名筑路工人。
   “那时我才14岁,几乎啥都不懂就跑去修铁路,工钱都是用粮食支付,我最多的一个月领到了120斤大米,让一家人饱饱的吃了几顿久违的白米饭,甭提多高兴了。”林正江老先生回忆起。
   “那时天不亮便上工地干活,经常干到深夜才收工,我当时多数时候是干挖土方、搬石块儿这些相对轻省的活”,年纪小小的林正江有着肯吃苦、肯出力的那股劲儿,用簸箕和竹篓运送土方完全不输成年人。
   据林正江讲述,当年修筑成渝铁路时,每个队都配有扫盲老师,空闲时间就教大家识字、唱歌,虽然每天工地干活很辛苦却很快乐。“一边建设铁路,一边建设自己,太好了嘛!”林正江笑着说。
   “后来通车了才知道这是中国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感觉特别的光荣。”林正江永远不会忘记1951年村里的那次成渝铁路招工。
   “参建成渝铁路改变了我的一生”。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通车后,林正江凭着在扫盲班学到的知识考上了内江四中,后又考入重庆铁路运输学校学习。1964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火车站成为一名调度员,1973年他主动请缨来到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当教员,教机车技术、铁路运输管理,一直到退休。
   从最初的成渝铁路修建到成渝高铁通车、提速,从最初的绿皮车到现在的和谐号、复兴号……林正江亲眼见证了成渝铁路数十年以来的每一次变化。
   同样奋斗在成渝铁路上的,还有林正江的儿子林勇杰和孙子林茂凌。47岁的林勇杰目前是重庆机务段内江应用车间成渝车队党支部书记,林正江27岁的孙子林茂凌也成为了成都机务段的一名动车司机,常年往返于成都与广元之间。
   遥想建国初期,15万工人为成渝铁路建设奉献了他们的热血青春,靠着铁锤、扁担、箩筐这些简陋的工具,肩挑背扛完成了建设任务。
   我们在听完他的传奇故事后深受鼓舞,在那个时代,如林正江一般的前辈们凭着一腔“建设我们自己国家”的热情,投身于国家铁路建设,他们守着心中的火热信念,孕育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成渝铁路精神,为后继的筑路大军输送着绵延不竭的精神源泉。
   “建设铁路、建设自己、建设企业、建设国家”新老一代成渝铁路建设者在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中进行了一场穿越世纪,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
   依依惜别时,我们告知老人,即将全面开工建设的成渝中线铁路四川段将作为高铁建设的创新“试验场”,依托信息化,实现铁路工程智能建造,探索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行规律,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持续保持中国高速铁路技术领先优势,全面打造世界高速铁路新标杆。
   林老听闻很是兴奋,眼里充满向往,激动的说:“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次见证新成渝铁路建设,主体工程开工后,我一定得让孙子拉我去现场看看,切身感受一下这条新成渝高铁”。
   落日余晖洒在纪念碑上,老人驻立在碑旁与我们挥手告别。他的目光带着七十年前修建老成渝铁路的炽热与期盼,我们坚定的脚步踏在新成渝铁路的泥土上。两代成渝铁路修建者的注视中升起一抹鲜红,那是“开路先锋”的光辉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