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213期 >2023-03-03编印

拥抱春天
刊发日期:2023-03-03 阅读次数: 作者:
  贵州公司 田小云
   初春的云南还没有完全回温,我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拿着相机,踩着冬季的尾巴,坐上了去工地的车。车子在县道上驶了一段路后就进入工区的便道,便道蜿蜒盘旋,崎岖不平,这条路我太熟悉了。
   2022年7月,我穿越贵州的大山,只身来到云南,顶着四十度的高温,首次在这里记录下了隧道里工人们挥汗如雨的壮观景象,是那样震撼人心,这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隧道施工,第一次接触工程行业,第一次跨出自己熟悉的领域见识不一样的天空。每个职业都是不一样的天空,人们尽情在上面绘下颜色,而这一次,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与以往不一样的色彩,它们更绚丽,更饱满,更坚韧。但在2023年里,这条路对于我来说,又是全新的,我把去年未完成的遗憾都倾注到了里面,希望它随着春风长成参天大树。
   我们的车子在拌合站停下,为了有更多的拍摄空间,我们决定徒步前往山腰上的碎石厂。“哎,小心!”同行的人急忙提醒道,沿山而建的便道不好走,上面是绝壁,下面是湍急的水流,又刚下过雨,路很滑,再加上常有运输洞渣和碎石的大车经过,我们走的非常慢。每次经过这条路我都会想起李白的 《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读书时不能感同身受,如今身在其中,虽没有诗中描写的那么险峻,但着实体会到了修路的不易,在群山峻岭的西南,要想打通“最后一公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到这里,又觉衣服上印着的“中国中铁”字样沉重了几分。
   跟我同行的是小草坝隧道工区的总工黄勇,他皮肤黝黑,用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跟我介绍小草坝隧道复工复产后的情况:“我们初五就复工了,今年是大干之年,必须加快速度。”
   过了拌合站,前面就是弃渣场,为了便于加工和运输,砂石料厂就建在弃渣场的对面。我仔细询问了目前处理洞渣的方法,黄总工都耐心的给我一一讲解。顺着弃渣场往前走,视野慢慢变得开阔起来,不多时便看到前面一大块正在修建的基地,边墙上挂着“美丽乌蒙,环保渝昆”的字样,这里便是环水保党建品牌创建基地,以控流失、强生态为目的,践行“精品、智能、绿色、人文”的理念。
   我们爬上山腰上的碎石厂,碎石厂位置巧妙,正东方是弃渣场,两边分别是小草坝隧道进口和环水保首件工点创建基地,这里视野开阔,往下能看到如船只般的房屋和小小的行人,颇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之感。扒开杂草和藤蔓,隧道口上方“中铁五局承建小草坝隧道进口”几个字样变得清晰,一瞬间我微冷的心变得热血澎湃,这座双线单洞横穿乌蒙山腹部的隧道,其中也有我的一部分力量。
   进入隧道后,各种设备嗡鸣作响,随处可见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初来时,我都在想,是什么让他们背井离乡,漂泊在外,远离城市与烟火人间,扎根在大山深处。后来每次进隧道,看到他们在洞内敲击的回音中做着自己的工作,看到火花散落到地上溅起另一片火花,它们会熄灭,可是不会永远暗下去,只要台车上有工人,它就会源源不断的亮下去。我突然明白了,这或许就是希望,人会疲惫,会休息,可只要心里有目标,那束光就会再一次照进来,就永远不会停止前行,我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那是属于工程人的梦想,
   在自己的领域耕耘,在自己的领域芬芳。每次跟工人聊天,谈隧道进展,谈施工技艺,他们都会自豪的介绍,就像是在介绍一件艺术品,那是属于他们的创作,修高铁就是创作,是成千上万个人的共同成果,其中的每一笔都有独到的意味,却又构成了和谐的一体。
   想到这里,心中又肃然起敬,我拿起相机,仔细调整光线和焦距,记录下了这振奋人心的一刻。
   出来时天已经黑了,就这样,我们在灯火通明的工地与两百多名工人一起享受这盛大的春日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