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甲水库是一项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幸福工程!”贵州公司黔东南州剑河县南甲水库项目经理张涛指着横卧在悬崖绝壁之间,将巫密河一分为二的雄伟大坝自豪地说:“水库蓄水后,这里的十几万人民就能喝上甘甜的碧水,还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并且对周边生态治理和环境改善有着重要意义,这项工程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南甲水库是剑河县唯一一座中型水库,所在河流为清水江右岸一级支流巫密河,总库容1505万立方米,坝顶长度179.3米,最大坝高58米。
项目刚进场,就面临着几个非常棘手的困难,让项目团队倍感压力。各施工点途经悬崖峭壁,山高路陡便道施工难,原材运输耗时费力,给线路勘测及测量踩点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工程处于百里阔叶林、仰阿莎森林公园、仰阿莎风景名胜区三个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极高。同时,工程关注度高,工期紧张、任务艰巨。项目团队发扬“开路先锋”精神,迎难而上,排兵布阵谋得致胜先机。
起步就是冲刺,坚定征地拆迁永远是“先锋队”。项目党支部书记颜从斌带队连续多日穿越荆棘密布、陡峭崎岖的荒路,摸清记录多次调查优化后的便道沿线需征拆的房屋、土地、树木等,并在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下,一条5公里长的靠山临崖便道在一周后开始施工。与此同时,在项目管理、大临规划、技术创新、后勤保障、物资供应、成本管控、人才培育等各个方面,项目团队精心谋划,明确思路,形成了开好局、起好步的良好局面。
绿色就是效益,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项目部积极与州县林业部门沟通协调汇报,完善林地手续办理,为大干创造条件。坚持“生态优先”施工理念,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绕避自然保护区,减少山体开挖及对地面植被的破坏。安装污水处理系统,对施工排水及生活废水进行沉淀和净化处理。开展“创建生态工地,呵护绿水青山”绿色工地劳动竞赛,制定奖罚措施,设置多个洗车池,大小车辆进出必须清洗轮胎,出碴运输车辆必须箱体覆盖篷布,开挖后的裸土必须绿网覆盖。如今主体工程已完工,大坝两侧树木挺拔、冬青簇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摇曳着斑驳的光影……
强化技术管理,坚持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效益和信誉。水库大坝总开挖量达44.4万立方,边坡高达208米,土质松软易塌,石方坚硬,强度高于100兆帕。项目总工刘胡敏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水利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对工程量反复测算,反推挖机型号和数量,同时积极和施工队伍沟通,用精准的数据构建起成本收益模型,通过增加设备数量提高施工效率,在汛期来临前完成各项节点工期。
水库大坝是自密实混凝土重力坝,由于受地形高陡的限制,随着大坝修筑的不断升高,施工便道同步填高,运输车辆安全隐患高,导致施工进度缓慢。项目部对大坝552米高程以上的筑坝材料进行优化,将原来的堆石C15自密实混凝土改为C20常态混凝土,提高施工进度、降低安全风险和管理成本。施工前将整个坝体等比例缩小,对施工流程进行全方位试验,确保坝体施工方案切实可行。采用地质雷达对已浇筑的大坝仓面逐仓扫描检测,通过检测波形,分析混凝土密实度,对后期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采用孔内电视检测对大坝进行钻孔,将摄像头伸入孔内对大坝质量进行检测。
狠抓成本管控,坚持效益是项目管理“核心”。在高边坡开挖施工中,对石料收集整理,测检合格后用作坝体的块石入仓与混凝土的骨料加工,减少对外运输弃碴的同时降低自采量,整体节约成本40%,减少地材开采土地占用,保护生态环境。“回收资金就是创效,干好干优现场,让业主领导放心,是我们拿回资金的底气。”项目经理张涛带头行动,竭尽全力开展清收清欠工作,建立清单制、责任制、消项制,加大日常沟通联系,做到一两天一微信、三四天一电话、五六天一跑动,加强与业主沟通联系,取得理解与支持,实现合同支付比例85%,清欠完成率100%。
奏响企地和谐乐章。南甲项目所在的南东村受山脉牵制,交通极度不便,影响当地经济发展。为此,项目部为当地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我文化低外出找工作难,又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孩子,感谢五局让我们用水便利了,还在家门口上班挣钱。”正在清扫大坝施工现场的老张笑容淳朴地说道。2022年7月,项目部所在的南东村突遭大火,20户当地村民受灾。此时风力较大,火势顺势蔓延,现场浓烟弥漫。关键时刻,项目部迅速出动应急救援队,带齐设备,逆行而上,快速阻断火源,为当地村民安全护航。灾后,项目部第一时间联系受灾村民,为他们提供砂石料重建家园。
兴建一座水库,造福一方百姓。1300多天奋战在施工一线,以山水为伴,以工地为家,以工友为亲,建设者们把青春和热血留给青山与绿水,用坚实的臂膀扛起责任与担当,为黔东南数以万计的百姓送去甘泉、送去幸福。 (赵燕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