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3205期 >2023-01-01编印

李知国:用双脚丈量大地
刊发日期:2023-01-01 阅读次数: 作者:冯胜禹刘银华
       站在高原山口的控制点,顶着零下十几度的凛冽寒风,三名测量人员正在对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寒风夹雪拍打在测量人员身上,他们的眉毛、头发都被染成一片花白,手脚也止不住地哆嗦着。但为首一名测量人员的眼睛却依然很亮,脸上仍然带着爽朗的笑容,他使劲甩了甩胳膊,让血液流通起来,对另外两名测量人员笑道:“咱们也算是体验了一把测珠峰高度的同行们的艰辛啊!大家加把劲,等隧道打通了,我带你们去滑雪!”
   他就是李知国,2013年1月时担任甘肃省永古高速项目测量主管,负责高岭隧道的测量工作。如今他46岁,任金甬铁路项目副总工程师,负责金甬铁路项目全面测量工作。
   1994年,从事了两年试验工作的李知国毅然决定转行从事测量工作。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一方面因为测量工作很辛苦,风里来雨里去,常常穿梭于山林田野间,风餐露宿是日常;另一方面是职业发展的限制,很少有人愿意一辈子搞测量。听到同事们的疑问,李知国的回答是:“测量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极其考验恒心和毅力,我愿意一辈子从事这样的工作,并且把这项工作做到极致。”
   为了一句承诺,他三十载坚守测量岗位,初心不改;为了心中测量梦,他踏遍万里河山,匠心璀璨。三十余年来,李知国先后参与了上海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杭浦高速、无锡开源大桥、京沪高铁、唐津高速、永古高速、京沈高铁、牡佳客专以及现在的金甬铁路项目等22个重难点项目的施工建设,而且都出色地完成了测量任务,为项目建设立下汗马功劳。他还在工作之余自学 WORD、CAD、EXCEL、CASS、纬地等自动化办公软件,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在公司第五届金牌职工技能竞赛工程测量比赛中获得个人第一名。
   三十载的坚守,22个重难点项目的工作经历让李知国拥有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测量实践经验。对于测量工作,他总结了四个要点。首先是要把图纸搞懂、搞透彻,洞悉设计意图,才能准确地把握测量工作。其次是要熟记标准与规范,因为测量是个精细活,稍有误差,便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此外,还要做好测量仪器的保护保养。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经纬仪、微倾式水准仪,到现在的全站仪、GPS,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但也越来越娇贵,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仪器失去精准度。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要腿脚勤快、有责任心,把测量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做,在心里重视这项工作,才能做得又快又准。
   在参建的所有工程当中,李知国最引以为傲的是无锡开源大桥。开源大桥全长669米,其中主桥长195米,主跨长95米,宽38米,为拱梁组合桥。该桥拱架采用7段预制钢箱结构焊接而成,钢箱外侧的钢板厚度仅有1厘米,7段钢箱需要在几十米的高空进行无缝焊接,施工难度大。另外,该桥的拱架与桥面利用钢索连接,由于拱架和桥面的坡度不一致,想要保证钢索完全垂直于桥面,拱架和桥面对应的预埋孔必须精确到毫米,对测量的精度要求极高。为保证拱架的无缝焊接和钢索的垂直度,李知国到加工车间直接与加工作业人员沟通交流,从第一段拱架开始加工就参与了测量放样,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反复地复核放样,并充分考虑钢板的收缩性能,最终7段钢箱均一次性完成焊接,拱架和桥面的预埋孔位置精确。
   在同事们眼中,李知国不仅工作能力出色,为人更是值得信任。工作遇到困难,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京沪高铁的河床断面测量中,因为没有船,又不知道水深情况,大家都不敢轻易下河。测量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可一时间又找不到船,众人一筹莫展。这时,李知国跑到菜市场向渔民借来一个大木盆,系上一根结实的长绳,把绳子一端交给同事,自己则穿好救生衣,坐进大木盆,向河里划去。就这样,他用塔尺和棱镜,一点一点地将河床断面给测量出来,圆满完成测量任务。不过,事后他叮嘱大家:“测量工作是胆大心细的技术活,我水性好,安全措施又到位。平常大家一定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期下开展工作者。”他就是这样一位胆大心细,尽忠职守的技术干部。
   守初心、鉴忠心、炼匠心,李知国先后荣获了公司 “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公司“金牌职工”等荣誉。三十年如一日,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无怨无悔地用双脚丈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冯胜禹刘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