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99期 >2022-11-18编印

工地夯歌
刊发日期:2022-11-18 阅读次数: 作者:
  华南公司 伍毅夫
   1964年我刚入路被分到瓦工班,住在川黔线板桥车站附近。当时班里的施工任务是砌一座大涵洞,那时是没有一点施工机械,全靠人抬肩扛。我们组负责在一个山上石场去开片石,抬回来砌涵洞的拱圈和边墙。
   开片石和运石头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组里有个外号叫“刘大个”的职工,在老家川北农村学过石匠,对打石头很有一套经验。开始他用錾子在大块石头上选好位置打几个楔眼,然后把铁楔子放在楔眼里,使劲用大锤打。让铁楔子的力在楔眼里把石头涨开出一条缝,这样来打破石头。而老刘还在老家学过一些夯歌调的歌词,总是用他富有特色的川音唱着,给大家繁重的劳动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对面来了一个啥,嘿咗,来了一个姑娘十七八,嘿咗,长得漂亮像一枝花,嘿咗,就看她爱嫁不爱嫁,嘿咗。”不知是他自己的力气大,还是爱情的动力鼓舞他,一块大石头在他的大锤挥打下,几锤就砸开了。
   大块石头被打成一块块片石,老刘和我们四个人组成一付抬杠,用绳子把片石抬到修涵洞的位置。这中间距离几百米远,还要翻一个山包。为了走得稳,大家必须要保持步调一致,才能稳妥地把片石抬走。遇到了前面有障碍物,后面的人看不到,老刘就用夯歌的特殊语言,提醒大家注意安全。我们四个人刚抬起,就听到他喊起了夯歌词。看到路不平他就说“天上明晃晃,地上有凼凼。”走了一段路,下坡时只见他一个人手扶绳索,脚蹬八字脚,嘴里喊到“天上白云飘,大家向我靠。”他几乎是一个人把片石抬起。下完陡坡要转一道弯。他又喊“左拐山,右拐梁,前面就是大路上。”我们听着他喊的歌词,也非常振奋,有一种鼓舞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把一块块片石抬到涵洞口。
   涵洞修好后,两侧的回填土要夯实。我们队是从北方调来的一些老师傅,他们在打夯时唱的夯歌直接、简单务实。因为夯石比较小,把夯石抬起来落下去就可以了。我们四人一组,由一位老师带头唱夯歌,抬一下唱一句,“铁锤打得准又狠,铁路工地练红心,早日修通川黔线,石夯抬得高又正。”
   1971年,我们队来到湖南修湘黔铁路。这时湖南各地来了大批的民兵支援铁路建设,他们分担的任务大部分是土石方工程。那时机械很少,好多地方得靠人工挑土填筑路基。湖南民兵打夯时唱的歌又别具一番特色,用四个木杠捆在一个大夯石上,十来个人围着夯石,把夯石举起来一人多高,夯石落下压实泥土。打夯的人围着夯石唱一句,手还要甩一下,又歌又舞,边唱边跳“三湘笑,四水迎,哪哎,千山万水迎亲人,哪哎,毛主席派来的筑路人,哪哎,浩浩荡荡进山村,哪哎。开山山让路,哪哎,劈地地斩平,哪哎。险山恶水脚下踩,哪哎,铺轨铺到半天云,哪哎。哎罗依哟喂!”
   当时分到我们队的是衡阳地区的民兵,他们打夯的夯歌更加特殊。四个人一组边打边唱,带着湖南花鼓戏的腔调唱“东方朝霞哎咳哟嗬映四方,铁路工地就是喂喂呀喂子哟摆战场,呀呀子呦,千水万水哎嗨哟听安排哎嗨哟,武陵雪峰哎嗨哟把路开哟哎嗨哟......”
   我爱听工地夯歌,淳朴的语言,铿锵有力的声音,一种鼓舞人们前进的力量,我感慨到,夯歌一声喊,山都变了样,双肩挑走山,两手铺平路。这些修路方式,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但这便是那时的真实写照,历史不会忘记,大山可以作证,铁路伴着夯歌声在无数筑路人手中修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