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98期 >2022-11-11编印

伫立深秋独傲寒霜
刊发日期:2022-11-11 阅读次数: 作者:
  二公司 吴芊璇
   自古以来,菊花便是高洁品格的象征。宋末诗人郑思肖曾称赞菊花道:“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秋的黯淡,是因为百花的离场,万千姹紫嫣红纷纷躲避严寒风雨,凋零沉睡,以待来年;可花中却有一位不服气的主儿,那便是秋日里的万花之王—菊花,孤寂的寒菊在萧瑟的深秋中伫立,秋风狂,她偏要长在风中,秋雨凉,她偏要开在雨里,从不向风雨折服,尽显自身的气节与傲骨。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渐入深秋,一片萧杀,菊花却傲然怒放在稀疏的篱笆旁,在褐色交错和光秃树木的映衬下,金灿灿的花色显得格外耀眼夺目,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寒风狠狠拍打着花瓣,带着几分嘲笑讥讽,菊花只是淡淡回应,若是熬不过这场秋寒,那便冻死在枝头上,正是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使菊花成为君子之良配,傲骨凌霜,不为所动,又给在寒秋中艰难生活的人们带来些许悸动。
   菊花的美,美在她的清新绝俗。当其余百花的花蕊相继进入生命的尽头,菊花那高雅淡洁的银针依然风华正茂,袅袅婷立,在清寒中翩翩而舞;当深秋的露珠打开了清晨的按钮,唤醒了菊高贵的血脉,晶莹剔透的白露似珍珠般镶嵌在菊的本体,锦上添花,愈加圣洁;夜晚时分,映着皎洁的月光,菊花在黑色笼罩下更显艳丽和光泽,与明月遥相呼应,动人心弦。
   菊花的美,美在她的逸致闲情。古代文人墨客,把爱菊当成一种雅致,把菊和闲适脱俗的生活相互勾连。晋有陶渊明独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他的笔下,采菊的生活和悠然的心境合二为一,菊成为他远离世俗,闲适生活的象征。周敦颐在《爱莲说》写道“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的低调素雅、不慕荣华,超凡脱俗,由此获得“花中隐士”的封号。
   菊花的美,美在她的孤傲风姿。秋季绽放的菊花,透露着谦谦君子的淡洁与傲气。菊花和梅、兰、竹并称为“花中四君子”,是傲骨诗人心中的知己;她冷艳清贞、寒芳自赏,豪情洒脱,其品质流淌进无数游人和墨客的心中,荡涤身魂;她不随黄叶乱舞于秋风,坚贞不屈,活出了自我的倔强。菊花身上流淌着君子的血液,是铮铮傲骨之人的高尚追求,在喧嚣而不太平的俗世里彰显自我。
   菊花的美,美在她的悲壮伤感。岑参诗曰“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李清照叹息“东篱把盏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重阳佳节,菊花怒放,心中不禁泛起一波涟漪,是思乡思亲的愁思,是对逝者驾鹤西去的哀思。真正懂菊的人知晓,菊花的肃穆庄严和别的花朵完全不同,菊花承载着漂泊游子的情感,展现的是无限悲壮的凄美。
   伫立深秋,独傲寒霜!这样的菊花,怎能让人不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