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象征地铁向深圳东部蔓延的绿色生态、创新发展的理念,通过提炼关键词“生长”诠释线路共性,通过绿色生长、科创生长、文化生长等维度进行发散,深圳地铁14号线整体贯彻“阳光+生长”的主题特色。
在14号线的装饰装修阶段,中铁五局建筑公司的建设者就是一群“阳光工匠”。他们匠心巧手地将“阳光+生长”建设理念赋着于精美的“外衣”,向来来往往的旅客传递着鹏城阳光激情、永远向前的生命力量。
匠心独运 打造“阳光”车站
信步走入车站,可以看到,站厅层浅绿色的造型柱仿若“树干”,向上蔓延成六边形的框架,而框架中则是展开的花瓣状“绿叶”,墙面则是洁白的标准模块,在生态自然的渐变色彩装扮下,犹如一个轻松活力、简洁舒适的“地下生态绿廊”。
大运枢纽以 “湾区之舞”为主题造型,整体采用扭曲空间网格钢结构,形态飘逸轻盈,装饰造型新颖独特,寓意深圳开拓创新的城市精神及展翅高飞的美好愿景。内部装饰以 “科技、未来、运动”为主题,充满线性、动感的元素,整体以白色调为主,吊顶采用大波浪线条,凸显运动和力量。再通过大量的中庭、采光天窗、下沉广场、透明景观水池、玻璃幕墙等,将阳光由室外引入室内、由地上引入地下,高大宽敞、通透明亮的空间让旅客倍感愉悦。
嶂背站被称为“穿越彩虹的车站”,设计为地下站台+地面厅的侧式车站。该站打破传统地铁车站装饰设计中的单一主题色原则,在白色调的基础上,采用彩虹色系作为装饰亮点,营造轻松愉悦的视觉氛围。跳跃的多彩配色,呼应了站点外的景色——嶂背郊野公园,实现了功能与装饰一体化的理念。
精雕细琢 打造“智能”车站
为有效推进工程建设,项目部综合运用BIM、VR、大数据等技术,摸索出一套智能化、科技化的车站施工过程管理方法。
开工前,建立了基于三维模型的碰撞检查与全景漫游动态演示,模拟装饰装修细节处理效果,找出可能存在的碰撞问题,从而减少不同专业间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技术错误,有效提升施工各专业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可校核性。
施工过程中,采用智能安全帽、无人机航拍、塔吊防碰撞、BIM+VR/AR展示、BIM+3D技术、二维码物料跟踪等一系列智能化技术手段,加强源头、过程和细节控制。同时,针对专业交叉较多、技术复杂、接口工程数量大的特点,项目部建立项目整体施工进度4D模拟,可视化展示各个项目单体各个时间段进度情况,综合协调各站点土建、机电安装及装饰装修各专业施工顺序,有效解决了不同专业间的施工冲突。
此外,项目还将BIM技术充分运用到检索图纸、优化净高、优化支吊架、内装深化、三维细部处理、工程量提取、三维技术交底等方面,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深化了细节,为精品站房建设提供了智能化、信息化、专业化技术支撑。
精益求精 打造“品质”车站
每一项精品工程都源于每一个细节的“打磨”。作为深圳东进战略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部始终秉承“品质建造”理念,多措并举,在科技创新、过程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致力打造精品工程。
集思广益深化设计。为保证各车站功能、美观、经济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多次召开专家会,对装饰装修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升级,如将大台阶地面用灰麻石材和白麻石材交错拼接,营造美观大气的空间氛围;优化三角房、门套、出入口通道装修方案等,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严格质量管理。通过制定项目质量管理各项制度和质量创优策划、落实项目样板引路、抓实成品保护以及实测实量制度、开展QC小组活动等措施,全面提升质量管理。同时引入智能测量机器人,一键自动测量墙面平整度、垂直度、房间方正度、天花板与地面的平度极差等指标,为打造精品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强化过程控制。质检工程师每天坚持实测实量管控,严格按照验收规范要求对已完工部位进行全数实测实量,确保每道工序质量达标。
创新施工工艺。在步梯施工中,创新运用立板压踏步平板工艺,使楼梯踏步底部做到尺寸一致,拼缝均匀;在栏杆施工中,对站厅转角处栏杆进行单柱衔接深化,从而减少转角处的缝隙,使栏杆整体简洁美观。
向阳而生,追逐梦想。漫步在地铁14号线,感受“阳光+生长”力量,向前奔涌、向上生发,一步步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黄灿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