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94期 >2022-10-14编印

工地之光
刊发日期:2022-10-14 阅读次数: 作者:
  华南公司 伍毅夫
   1996年5月,我去家竹箐隧道进口工地采访,队长苏正勇陪我到隧道进口不远处的电工房里,去认识电工班长刘光全。我到电工房看到一个很普通的电工师傅蹲在地上修理电器,修得专心入神,连我们进了屋子他都不晓得,仍然埋头干活。
   陪同我去的苏队长给我介绍,这就是很有名气的机电班长刘光全,刘师傅见我笑了笑,又忙着修理电器。刘班长长得不很魁伟,看起来却精明能干,双眼炯炯有神。
   由于他工作太忙,又不愿多谈自己过去的事迹。为了不打扰刘师傅的工作,在离开电工房的路上,一路陪同的苏队长告诉我,刘师傅快56岁的人了,精神还很旺盛,思维敏捷,技术成熟。1964年入路,1965年开始做电工,在工程队干了三十多年的电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值得人们称赞的是在南昆线家竹箐隧道施工中,他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为攻克瓦斯隧道安全生产做了极大的贡献。1993年春天,隧道洞内正进行防爆灯具换装,以前非瓦斯地段是用普通供电线路,到了瓦斯地段,这些线路设备不能用,要更换防爆设备,这是一项浩大繁杂的工程,对于这位年近六旬的刘师傅来说还是第一次。
   在换装过程中,一个个问题接踵而来,防爆投光灯与照明电源箱连通以后,经常烧坏线圈,给施工照明带来新的困难。专门负责电器设备换装的刘师傅和他的徒弟们通过多次调试、分析、比较,最终确定是设计存在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尽早解决,施工就无法取得快速进展,还会给安全带来隐患,进而影响隧道的按期贯通。
   设计的事虽说不是刘光全的事,但他干起活来比谁都着急,一连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脑子里总是思考如何解决好换装这个技术难度很大的问题。为了找到突破口,他冥思苦想,夜深了他还戴上老花镜进电工房,摆弄电源箱。刘光全就这样凭他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老黄牛的精神,经过三天三夜的构思和调试,终于成功地完成这项难度极高的技改攻关工作,解决了洞内施工安全用电问题,为家竹箐隧道在高原瓦斯地段的防爆工作作出突出的贡献,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队上的特殊奖励。
   当人们在华灯初上的大街上闲游时,或者是在温馨的家里看电视节目时,刘光全都坚守在工地,灯光是他多年来的伴侣。无论是洞内那一排排橘黄色的灯光,还是公路边工棚外的路灯,都陪同刘光全度过了那些平凡却又不凡的春夏秋冬。
   为了让工地更加明亮,让隧道施工昼夜不停,继续前进,刘光全常年累月坚守在自己的简陋狭小的电工工作间,吃住都在这里,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他一辈子与电器零件为伴,把损坏的电器修好重新利用,改装一些设备,以满足施工需要。三十多年来,刘光全就是这样在电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人生,就像他的名字,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基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