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集团新闻总第3192期 >2022-09-23编印

“开路先锋”旗帜永飘扬
中铁五局党委书记、董事长 蒲青松
刊发日期:2022-09-23 阅读次数: 作者:
  编者按:9月22日,《中国中铁》报刊发了中铁五局党委书记、董事长蒲青松《“开路先锋”旗帜永飘扬》署名文章。现全文转发,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历史从哪里开始,精神就从哪里产生。1950年6月12日,为筹建成渝铁路,中铁五局前身——西南铁路工程局组建成立。6月15日,老一辈五局人高擎贺龙司令员授予的“开路先锋”大旗,踏上铁血忠诚、筑路报国的建设征程。
   “开路先锋”精神从此贯穿于中铁五局70余载发展全历程,并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领域中形成了丰富的精神谱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因修建成渝铁路的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成渝精神;“三线”建设时期,有以修建成昆铁路为代表的“敢于奉献、敢于牺牲、敢于攻坚”的成昆精神;改革开放初期,有企业分建成立后承担第一条干线铁路的“顽强拼搏、依靠科学、团结协作、创新开拓”的衡广精神,有走向路外“勇闯市场、敢为人先,勇创一流、艰苦奋斗,勇担使命、造福人民”的引洱入宾精神;新世纪初期,有再上雪域高原“坚忍不拔、吃苦忍耐、拼搏进取、勇于奉献”的青藏铁路昆仑山精神;在“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建设中,有“勇担重责、勇于奉献、勇争一流、勇攀高峰”的武广精神;在第一条高寒高铁建设中,有“敢于胜利、永争第一”的哈大精神;党的十八以来,有“传承、奉献、创新、引领”的京张高铁建设精神和在“一带一路”中形成的“勇争第一排头兵、鏖战创新筑精品、坚守奉献促友谊”的中老铁路建设精神。
   忠诚担当不忘本
   无论在战火纷飞、炮火连天的革命年代,还是在意气风发、激情澎湃的建设年代,或是在开拓创新、大胆探索的改革年代,中铁五局始终与民族振兴、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带领企业全员勠力同心、奋力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为推动国家基础建设事业由弱变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前,中铁五局的老红军和老战士在党的领导下,矢志不渝、坚守信念,孜孜不倦地探寻民族解放和独立之路;新中国成立后,中铁五局人栉风沐雨,建成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投身“三线”建设,建成被称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的成昆铁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等干线铁路,为新中国铁路网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中铁五局搏击市场,先后承担555.6公里的衡广铁路复线70%以上建设任务,90年代,先后参加了京九、南昆、西康等数十条铁路新干线及宝成、株六等铁路复线和秦沈客专建设;进入新世纪,在国家铁路建设以及“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国家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水利水电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除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攻坚克难,中铁五局始终牢固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神圣使命,自觉服从、服务国家大局,在区域协调发展、共建“一带一路”中勇于担当,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在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冲锋在前,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公益和志愿活动,只要国家和人民需要,中铁五局就会挺身而出、勇挑重担,不惜一切代价、不讲任何条件、不惧任何困难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爱国奉献铸企魂
   中铁五局各个时期提炼的项目建设精神,极具行业特征和时代风采,无不凝聚和体现着爱国奉献精神,一代又一代中铁五局人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前赴后继,奋勇拼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抗美援朝中,中铁五局组建工程大队到朝鲜与志愿军铁道兵一起抢修铁路,用血肉之躯铸就了“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担任成渝铁路副总工程师的萨福均响应号召,捐献2000美元购置飞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舍小家、为大家,这种满怀激情建设祖国、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在中铁五局70年来一脉相承,先后涌现出了 “关不住的小老虎”吴承清、“五朵金花”张玉芹、全国学大庆先进工作者王运岐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模范,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青藏铁路建设中,很多职工写下请战书,父送子、妻送夫,别妻离子无怨无悔,身处高原满怀豪情;在隧道施工中遇到突发险情时,有把生的希望留给工友的共产党员;在国家财产和工友生命受到洪水威胁时,有奋不顾身抢救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在项目攻坚期间,有把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的双职工父母;在面对外单位的优厚待遇时,有毫不犹豫拒绝继续留在大山埋头奋战的项目经理。对家人,他们是亏欠的,但是对企业和国家,他们问心无愧。他们满怀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在得失抉择中坚守初心,在生死考验中挺身而出,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用热血乃至生命铸就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高地。
   创新创造生动力
   中铁五局坚持以创新为灵魂,从沙漠戈壁到深山沟壑,从内陆平原到世界屋脊,洒下几代人智慧的汗水,留下几代人攻关的足迹,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在被称为全线最难 “地质博物馆”的衡广复线南岭隧道,五局科技攻关人员长住现场攻关难题,取得新奥法、超前钻孔预探预报、隧道光面爆破、长管棚支护、复合式衬砌、高压劈裂注浆止水加固等14项丰硕的科技成果,中国的隧道施工技术在南岭隧道中得到淬炼,实现了与世界先进隧道施工技术水平的对接和赶超;在南昆铁路家竹箐隧道,建立了我国铁路史上较为完善的铁路三级瓦斯监控系统和铁路隧道施工两路保障电源,牵头编写了铁道部的瓦斯隧道施工规范;在青藏铁路,攻克了“高原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一举打破了洋专家“铁路不可能修到拉萨去”的论断。
   不光在工程技术中创新创造,在企业管理上中铁五局同样富有开拓精神和敢为人先的胆识。2000年开始,率先开发了贵阳兴隆花园、珠江湾畔等一批贵阳标志性地产项目,是中国中铁最早开展房地产业务的单位之一;2001年投资渝邻高速公路,是中国中铁最先涉足BOT项目的单位;2010年实施中铁国际生态城建设,是中国中铁最早进军文旅产业的单位。如今,坚持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创造性实践中解决矛盾和问题,以创新引领发展,成为推动企业不断走向成功、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
   勇争一流当先锋
   不论是创建时期的白手起家,还是市场搏击中的强筋健骨,勇争一流的精神一直贯穿于中铁五局的发展历程中,是一代代五局人苦干实干、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和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孜孜追求,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五局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工作质量,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队伍,特别是在长大复杂隧道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创造了多项中国、亚洲、世界纪录,并在磁悬浮、地下管廊、输油管道、水环境治理、土地治理等领域拥有丰富的施工经验。百年传承,建成世界最大暗挖高铁车站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安全顺利贯通有“高铁第一溶洞”之称和大型暗河发育的成贵高铁玉京山隧道,获得国际隧道行业最高殊荣;冰火淬炼,安全顺利贯通拉林铁路含有近千米冰碛层的藏噶隧道和岩温高达89.9度的桑珠岭隧道。如今,中铁五局继续奋战川藏铁路,挑战极限,再攀高峰。
   建设一流企业始终是中铁五局追求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铁五局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和“学邯钢、转机制、抓管理、增效益”等活动,促进了企业管理由粗放型开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实力大为增强。1994年,一举跨入全国建筑企业百强前列,1998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14家先进企业之一。进入新世纪,五局持续拓市场、强管理、控风险、促改革,项目标准化管理和架子队建设,成为立足路内外市场加快发展的新名片,企业实现了从路内到路外、从国内到国外、从建筑业中低端到建筑全产业链一体化的转变,实现了由传统的、相对封闭的国有老企业向现代化企业集团的转变。进入新时代,五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创新发展格局,聚焦“经营开发”和“项目管理”两大中心任务,积极构建大商务管理体系,企业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实现全面提升,在做好传统承包工程的同时,投资建设运营高速公路、市政工程、城市轨道、水利工程、国储林、水环境治理、房地产及片区综合开发等项目,逐步转型为以基本建设为主,相关多元发展,具有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企业。
   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中铁五局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大力弘扬“开路先锋”精神,勇当先锋、勇争一流、勇创效益,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发展力量,奋力建设中国中铁王牌工程局,为中国中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