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公司 “戴维专家创新工作室”自2021年7月成立以来,依托深圳地铁14号线大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积极发挥创新示范带领作用,通过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技术创效,解决了大运枢纽多项施工难题,取得大量科研成果,为企业打造了一个“出效益、出人才、出品牌”的创新梦工厂。
建筑公司施工的深圳地铁14号线项目大运枢纽是深圳东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三层、地上三层,占地面积约6万平米,建筑面积约17.32万平米,相当于17个标准车站的建设体量。具有工程体量大、工期紧、标准高、交叉作业多、安全风险高等特点。
技术攻关助力施工生产
大运枢纽钢结构总用钢量约10550吨,主体雨棚采用空间桁架钢结构,主桁架梁长82米、重234吨,施工场地正下方是交通繁忙的龙岗大道和3号线大运站,施工危险系数极高。为确保吊装安全顺利进行,创新工作室通过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及全过程BIM技术,精准验算各阶段结构受力、变形参数,采用三段式吊装,大大提高了钢结构构件吊装效率和安全系数,节约了工期。
3号线大运站既有雨棚拆除为大运枢纽施工控制性工程,拆除时间紧、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工作室先后开展了 《高架运营地铁车站既有雨棚拆除》课题研究及攻关,经过一年多的反复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利用防护台车作为拆除工装,将既有雨棚高空分段、台车滑移吊运,再二次吊装至地面解体的高效作业工法,并编制了10余项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利用BIM技术进行仿真推演后组织多次现场模拟演练和交底,仅用两天时间便完成长134米、宽22米、中心点处高约6.8米的既有雨棚拆除工作。
大运枢纽“湾区之舞”金属屋面由24207块双曲异形板构成,为双坡双曲、扇面弯曲的形态。针对屋面金属板双曲的特点,工作室经多次讨论编制完成 《金属屋面板专项施工方案》,采用BIM建模及Rhinoceros3D建模双模型逆推并优化龙骨网形态,确保在渐变形状下异形板的精确放线、定位安装以及通过;同时,外立面采用双曲面幕墙,确保钢龙骨吊装及拼焊精度误差值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完美呈现出“湾区之舞”的飘逸轻盈。
课题研发助力提质增效
工作室成立了“超大异形地面高架综合交通枢纽改扩建施工技术研究”课题组,带领项目技术骨干和施工生产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组织技术交流,积极开展重大课题攻关,先后解决了钢结构大跨度倒三角空间桁架主桁梁合龙、双曲金属屋面施工、既有3号线雨棚拆除、临近轨行区狭小空间侧式站台加宽等多项施工难题,到目前累计节约直接经济成本约800万元,各项施工技术工作得到广泛宣传和推广,为项目实现提质增效提供助力。
目前,工作室已开发了11项发明专利和8个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一种高架运营地铁车站新建雨棚的施工方法》《一种改扩建既有高架运营地铁车站土建主体的施工方法》分别获得中施企协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编制的QC成果 《提高二次结构线管线盒安装一次成型合格率》获得2021年“贵州省优秀QC成果(二级)”;团队获第三届“联盟杯”铁路工程BIM应用大赛一等奖。
创新集智助力人才培养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戴维专家创新工作室创建时是选拔创新人才,运行中就一直担负着多为企业培育创新型人才的任务。
一年多来,作为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戴维以信息共享最大化、技术研讨经常化为原则,通过课题研讨、导师带徒、专家授课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工作室骨干成员的创新水平和专业技能得到不断提升。目前,工作室主要成员分别荣获局各类先进表彰5项,先后培养高级工程师1名、中级工程师5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批施工技术人才。
同时,戴维致力于热心、细心、精心地培育创新团队,使创新工作室不仅兵强马壮,而且成为了复合型人才培育基地。工作室成员每天坚持深入施工现场一线,指导解决了大量现场实际施工难题,使工程建设高效推进。目前,大运枢纽钢结构主体吊装已全部完成,金属屋面施工完成90%,安装装修施工累计完成约95%,为年内实现深圳地铁14号线开通运营及与3号线站内换乘功能奠定坚实基础。
(黄灿新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