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流不息,这是开通后的引江济淮工程G312合六叶公路桥的常态。
一辆私家车从桥上跨越引江济淮工程航道,用时不到三十秒。为此,罗伟平和他的团队付出了近四年的时间。对于惠及千秋的“一号工程”,项目打造了全国内河最大跨径连续钢箱梁G312合六叶公路桥;对于首次担任项目经理的罗伟平而言,这也是职业生涯新起点一件不平凡的作品。
如今,项目即将收尾,罗伟平却心有不舍。在这里,他有停不下来的“展望”。
算好“工期账”
引江济淮是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淮河水生态环境工程。华南公司承担了安徽江淮沟通段J007-1标施工任务,主要工程有河渠工程、G312钢箱梁桥、保通线三部分组成,工程造价7.48亿元,工期40个月。
拿到任务的那一刻,首次担当项目经理的罗伟平就以创建精品工程为目标,“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标识至今还悬挂在他办公室内。他每天是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的,心里只有工作。
2018年6月初组建项目部,一个星期就达到临时办公条件;6月24日完成保通线红线征地,施工方案获得业主及监理的审批;6月底,保通线开始路基清表,成为引江济淮工程安徽境内第一家率先开工的施工单位……罗伟平带着团队拼出来的“速度”,也赢得了业主的称赞,业主甚至还组织全线56家单位到场观学习如何快速掀起施工大干。
按照这种进度,提前收工几乎胜券在握。可哪成想,就在大家鼓足了干劲全力冲刺之时,疫情来了!人和原料,工地上必备品,一时间均因疫情而受阻。为了保障工程进度,罗伟平多次联系政府部门,派遣专车从用工地接来工人;及时与原料供应商谋划运输,高效保障原材料物资储备。在疫情较为平稳的情况下,为确保目标实现,他和项目部管理团队成员又采取倒排工期、优化施工方案、增加施工班组和机械设备、开展劳动竞赛,建立考核机制等一系列措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G312合六叶公路桥地处合肥的西大门,直接影响出入城车流量。为此,罗伟平率领团队打了一场“为期两个月的箱涵施工大会战”,使得工程保通线按期达到开通条件,得到合肥建管处通报表扬。目前标段完成度是全线50余个标段最优的,也是全线唯一一个整体进度达到预期目标的标段。
做好“质量账”
“引江济淮工程与G312合六叶公路相交,因此,需新建一座公路桥跨越江淮运河,保障合六叶公路通行。G312合六叶公路桥为路改桥工程,结构型式为三跨连续钢箱梁桥。”对于首次挑战水利项目的团队而言,困难重重。罗伟平说,在同类钢箱梁中,“其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焊接,如此大的跨度,有无数个焊接点,每一个都必须小心翼翼没有误差,对焊接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此,在焊接过程中,项目采用了机器人焊接,“用机器取代人工,在规范上提升了一个等级保障焊接质量,同时还采用了两遍百分之百抽检。”
除此之外,G312合六叶公路桥还有特别之处,其沥青施工采用和港珠澳大桥同样的施工工艺——环氧沥青。桥面专用环氧沥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这也是罗伟平和团队从未接触的领域。为此,罗伟平带着团队将东南大学的科研专家组请到了现场,直接在施工现场搭建起了“试验室”,一边试验一边测试,最终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如今,该桥在同类钢箱梁中主跨跨度居全国第二、安徽省第一,是我国内河最大跨径的变截面连续钢箱梁桥。
“通车已经一年多了,桥面铺装质量效果良好。”罗伟平说,这种与高校联合的“尝鲜手段”不仅成功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还获得业主方的好评。
管好“经济账”
当好项目经理,不仅要算好“工期账”“质量账”,还得算好“经济账”。
“项目刚入场时,整个团队管理层就有一百余人,因征迁等原因可开工面小,所以立刻采取了减员控制管理成本。”首次“管家”对罗伟平的挑战不小,“这种心累是之前感受不到的,整天神经都是紧绷状态,你看我头上的白发都是最近两年冒出来的。”
回忆起工程进展最紧张的时候,罗伟平笑称自己和团队是“勒着裤腰带撑过来的”“供应商送来原材料,要结算;工人工资每月发放,要准时;业主支付款项,要按合同约定。”面对这份“谁的钱都不能拖欠”的责任,罗伟平这段时间焦虑得都无法安睡,但高压之下,他也学到了一套周旋方法。“和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着急的时候宽松一点;多到业主那边跑跑腿,争取项目款早点到账;对‘家’里,手紧一些,节约一些。”
最大的节流,还在于科技施工。
“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该花的不要省,该省的不能花。”罗伟平说,环氧沥青应用的造价成本几乎是普通沥青的十倍,其中一道工序所用的原材料是花岗岩。“好料造好路,这些料运来后,我们将之清理好装袋封存,用时再解封。”
关关难过,关关过。2021年8月8日,引江济淮工程G312合六叶公路钢箱梁桥正式开通运行,站在桥头的罗伟平百感交集。“刚来时,项目入口的招牌崭新艳丽,如今项目收尾,招牌也逐渐褪色。第一次管理项目,有挑战也有收获。”在他看来,江淮沟通段J007-1标项目收益颇多,“很庆幸自己在一个团结向上的队伍里,很庆幸在最艰难的时刻坚持了下来,这场大考里我超常发挥了!”
自到项目以来,罗伟平时刻紧崩“神经弦”,自我加压保持“危机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施工生产,项目保持生机盎然。面对新征程,他将继续用忠诚和实干,在引江济淮工程建设中奋力谱写精彩“展望”。
(谢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