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司许亚平
山的那边是什么?
我出生在秦岭,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小山村里面。从我记事开始,我对家乡的印象就是一望无际的山岭,一片片葱郁的绿色。当地人习惯把我们这里称呼为“山里”,将这群山之外的地方叫做“山外”。绵延起伏的秦岭将“山里”“山外”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长大了,我走出了秦岭的深山,来到了“山外”的世界,看到了和“山里”不一样的景色。大学毕业,机缘巧合之下,我重新回到了深山之中,来到一个比秦岭更偏僻、气候恶劣的地方。在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也没有秦岭郁郁葱葱的山林,只有一望无际的草原、经常造访的狂风暴雨、以及变化无常的温度。
来到同赛项目部,我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这里将是我人生的新起点,是我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和奋斗的地方。但面对不便的交通、匮乏的物资、一成不变的环境、不间断的检查,时间久了心中难免烦躁。
赛尔龙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地方,大雨经常在不经意间与我们相遇。一日,我躺在床上午休,突然一声巨响将我惊醒,下意识的我以为又是一场暴雨来袭,这段日子我已经习惯了每日与大雨为伴。看向窗外,并没有看到雨水,头顶也没有熟悉的雨滴与屋顶碰撞的滴答声。
久违的碰到了一个艳阳天,没有让人心烦的雨,也没有令人压抑的乌云。眼前的电脑屏幕突然黑屏,头顶的灯光暗了下来,原来是施工时挖坏了电线。没了电,整个项目部陷入了半瘫痪状态。突如其来的停电打断了忙碌的工作,看着外面难得的好天气,和我一起来的两位小伙伴打算去爬山。偷得浮生半日闲,与其在办公室闲坐,不如利用这难得的空闲见识一下这西北高原的风景。
爬到一半,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如平地惊雷。我以为又是雷声,但又觉得这声音离我很近。循声望去,声音的源头就在我们项目部后面不远处的隧道,原来是隧道正在进行爆破,最近听到的“雷声”就来源于此。半山腰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隧道口,这正是我们项目部负责建设的赛尔龙隧道,我参与的第一个项目。
看着正在建设的隧道,我想起了我家乡的秦岭隧道。我的家乡距离西安很近,直线距离不到一百公里,但因为秦岭的阻隔,驾车去西安需要六七个小时,绵延起伏的秦岭山脉阻断了我们与外界的交流。我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为了出行的方便带领全家人想要挖走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寓言故事毕竟是寓言故事,面对比太行、王屋大了数百倍的秦岭山脉,相信愚公来了也得屈服。但随着全长18.02千米的被称为“天下第一隧”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建成,这座横亘在西安与陕南之间的天堑被人们彻底征服。遗憾的是,以前在享受这个“奇迹”带来的便捷的时候,只顾着惊叹这项工程的伟大,却没能了解更多关于它的故事,直到现在我才了解到,当初征服这座天堑,创造这一建筑奇迹的正是中铁五局——今天我有幸加入的公司。
想到终南山隧道为家乡人民出行带来的便捷和对陕南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作用,再看眼前我正在参与建设的赛尔龙隧道,一股别样的情绪涌上心头,那是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曾几何时,一群默默无闻的人在我的家乡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让世人震惊的终南山隧道,现在我们出行的便捷,离不开他们的默默奉献。现如今,我自己也有幸加入中铁五局并参与到这份伟大的事业当中,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骄傲感,一种发自内心对现在工作的认可,一种参与到伟大工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未来这里交通的便利有我的一份功劳,未来人们路过这里也会想到我们这些建设者。
此时,我脑海中开始浮现“开路先锋”精神谱系记录片里那些震撼人心的画面,我才开始理解上世纪国家基建的先行者,他们面对落后的施工技术、艰难的施工环境、巨大的施工难度、匮乏的物资和设备,为何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建成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工程。他们是有着崇高精神与坚定理想信念的一代人,有着崇高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一代人,有着甘愿为祖国发展贡献一切思想的一代人。贺龙元帅授予的“开路先锋”旗帜,他们当之无愧。他们是真正的“开路先锋”,这是因为他们这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伟大精神,“铁路修不好、我睡不好觉”崇高责任感与使命感。悠悠七十载,正是他们谱写了中铁五局的辉煌历史,因为他们的伟大奉献,才有了中国现在便捷的交通;因为他们的艰苦奋斗,才有了现在连贯全国的交通网。
光阴荏苒,七十载时光悄然而逝,老一辈的五局人逐渐老去,退至幕后,但他们在七十年艰苦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永远留存。如今“开路先锋”的旗帜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接过的不仅仅是五局的荣耀,还有老一辈人传承下来的伟大精神和为祖国发展发光发热的历史责任。在未来的时间,我们会跟随老一辈人的步伐,发扬中铁人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精神,为五局的发展发光发热,为祖国的基建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