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艺副刊总第3179期 >2022-06-24编印

量天地与河山
刊发日期:2022-06-24 阅读次数: 作者:
  二公司 杨 越
   他总说,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眼睛;他总说,测量工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丝一毫的误差都不能存在;他总说,别小看这把小小的测量尺,它可是我不离身的宝贝呀!
   他,七零后普通职工。
   他,用实干赢得尊敬。
   他,是单位测量界的“大拿”。
   他,就是杭衢项目部测量主管赵慧。
   第一次见到赵慧是在赶往新开工项目的路途上。一米六五的个子,穿着一身休闲装,皮肤黝黑,工地上摸爬滚打的痕迹写满了他50岁的脸庞。从贵阳铁路技工学校输电线路工程专业毕业的他,分到当时的黄浦立交项目部从事测量工作,这一干就是三十年。
   1991年,他以一名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到黄埔立交桥的施工。
   在学校,他学的是小范围的控制测量,而桥梁施工领域的测量工作还是第一次,他紧张又兴奋。在现场,一般都需要严密测量,但是在测量完之后,仍然需要技术人员用仪器和纸笔进行纸上验算模拟,每一个数据都要在图纸上标注,并进行想象模拟。对于实习期的他来说,数据模拟的学习和掌握都是一件不小的难事,他却自告奋勇承担起了这项任务。白天在工地进行测量,晚上仔细研读相关方面的书籍,通过已经计算完的数据,在纸上多次验算,多次模拟,再实际操作一遍。他一次又一次地复合数据的准确性,因为他知道数据是测量的命根子。
   赵慧的工友回忆说,好像从那时起,赵慧开始与我们不一样了。他唯一的娱乐时间,就是和家人每天的通电话,仅此而已。大多数时间,他都坐在办公桌前研究图纸,专心钻研各种仪器,疯狂练习,一直到深夜。
   半年后,他从实习生转为正式职工并当了测量小组的组长。
   从此,赵慧先后参建了蛇口阳逻、天河机场、京九铁路、黔桂线、武广等17个项目,一直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肩扛测量仪,穿过深川峡谷、荒山茂林,偏远村庄,这一扛就是三十年。这三十年里,他用坚实的步伐,留下成长和奋斗的足迹。
   赵慧回忆道,几十年的测量工作,拉林铁路的经历让他至今难忘。
   拉林铁路海拔3600米,山高谷深,施工环境恶劣。在高海拔地区进行测量,自然环境是赵慧要面对的第一道难关。这里气候干燥,缺乏氧气。刚进场时,正值秋季,紫外线强烈,风沙肆虐。天空下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黄,被单一的色调长时间笼罩,很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高原天气变化较快,上一分钟还是风和日丽,下一秒就可能是狂风大作。面对如此艰难的境况,赵慧不退缩不动摇,每天一大早开完碰头会,就率领测量组把测量仪器搬到车里,带上一天的干粮,一箱矿泉水,向着目的地进发,开始一天的测量工作。他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夜,是在工地上吃着盒饭,喝着凉水度过的。他白天在雅鲁藏布江两端穿梭,晚上回到办公室抓紧时间复核图纸、计算坐标、整理白天测量的数据,直至完成各项既定测量任务。
   今年五十岁的赵慧来到了杭衢铁路,还在继续着测量工作。
   项目前期刚开工,为了能在开工前测量出一条条精确的施工路线,作为测量主管的他总是带领着工区的小伙们,每天背着重达几十斤的测量仪器,带头加班加点测量放线。长时间在野外,他身上穿的那件工装,被汗水打湿了一遍又一遍,早已看不出原本的颜色。
   对于没有使用过测量设备的年轻技术干部,他还担当起了培训导师。从全站仪的操作程序、使用方法,到仪器的日常保养、维护等,他都悉心指导,直到每个技术员都能熟练掌握、应用自如为止。
   用这些年轻技术干部的话来说,赵慧这个人不需要用言语来描述,更不需要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我们只需要看他那黝黑干裂的皮肤,还有那本不高大、却蕴含着火山一样的热情和力量的身躯即可。
   五十岁的他,仍然坚持在一线,仍然当着排头兵,对工作,仍旧保持着火一般的热情。他总说,要时刻充电,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更加先进和专业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当一名合格的导师,做好“传、帮、带”。
   30年的时间转眼如白驹过隙,他知道,他这一生都与这些测量仪器分不开了。在他眼中,这些都是他用来战斗的武器,是他的宝贝,也是他一生的追求。他把责任当成习惯,把苦累当成磨炼,把奋斗当成幸福,他用汗水描绘蓝图,用棱镜确定方位,他把最美好的年华留给了中国中铁。
   他是无数中铁人中的一员,也许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但他艰苦奋斗的岁月和奉献的精神,却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感染和影响着新一代的中铁青年。
   这就是赵慧,这就是他一生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