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版:施工生产总第3179期 >2022-06-24编印

徐凯:立足岗位当先锋
刊发日期:2022-06-24 阅读次数: 作者:彭毓
        “凯哥,我上现场去啦!”“凯哥,帮我看看这个问题呗,总感觉不太对。”“凯哥……”眼前这个脸上始终挂着笑容,被员工们亲切称呼“凯哥”的人,正是一公司滇中引水昆明7标工程部长徐凯。
   2006年参加工作的徐凯参战了武广铁路、张吉怀铁路、洞井路项目等工程,涵盖了铁路、公路、市政、水利等多个专业领域。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一名实干家,有着老黄牛般任劳任怨的精神。
   刻苦钻研不断成长
   2019年底,徐凯担任滇中引水昆明7标工程部副部长,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面对首次接触新领域的水利工程,很多相关专业知识都不懂不会。
   “公司让我担任副部长是对我的信任,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才行!”说干就干,刚上任的徐凯便一头扎进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中。
   白天吃住在现场,详细掌握现场各项情况,遇到不懂的就积极主动地找经验丰富的工友同事请教。“一开始大家还以为他是刚分过来的见习生,都很喜欢这个勤学好问的小伙,后来才晓得是工程部副部长。”提及徐凯,老师傅们对徐凯勤学苦练的精神竖起了大拇指。等到晚上回了项目部,他又一头扎进了专业书籍和施工图纸里面,遇到不懂的,就拉着大家一起研究交流,直到完全搞明白为止。不仅如此,他还在网上购买了相关课程,帮助自己更好地掌握书里的知识。“那会儿,晚上一去办公室总能看见凯哥,不是在研究图纸,要就是捧着书学网课,总是办公室最后一个走,是名副其实的‘灯长’。”当徐凯说起学习的时,办公室其他人也忍不住讲了起来,“晚上去办公室经常会被凯哥拉着一起学习,不过大伙都愿意去,还有许多人会主动加入进去。”等到第二天到了现场,徐凯又会把前一天晚上学的东西和现场的实际情况一一对照,帮助自己更快地融会贯通。
   如今,对于项目施工中的各项要求、规范和专业知识,徐凯已经能够做到信手拈来。
   攻坚克难服务现场
   “只有不断‘逼迫’自己,不断给自己压力,才能突破自我。”2020年6月份,项目部成立了“鲲鹏”QC小组,徐凯听到消息后主动请缨,要求加入小组,为项目的技术工作贡献力量。
   为了开展好技术攻关工作,徐凯深入施工现场,仔细查看施工的各个环节、各项情况,详细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各项问题,经常在隧道里一待就是一天,为项目技术创新工作积累了第一手材料。期间,徐凯与项目技术骨干一同梳理了三个课题,完成编制,并配合中铁开投完成了申报工作。而对于申报工作,徐凯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利用空闲的时间主动钻研,在汇报PPT中加强图表利用,通过各类图表直观全面地反映出各项数据,做到尽善尽美,在申报工作中获得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面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难题,徐凯组织技术人员,群策群力,以专题会、头脑风暴等形式,让大家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方案,力求完美地解决各项问题。
   项目昆呈隧洞出口及牧羊村倒虹吸进口均位于倒虹吸基坑内。其中昆呈隧洞施工长度为850米,需下穿公路、厂房以及居民区,隧洞最浅埋深9.8米,且岩体岩性差,地下水位高,易发生冒顶、坍塌等安全事故,施工安全风险极高;牧羊村倒虹吸施工长度为1556米,与正在运营的昆枢东南环线铁路并行,属于高风险级别。起初,隧洞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由于距离铁路较近,施工存在天窗点,需要提前上报施工计划,且不能调整,导致开挖进度缓慢,成本较高。为确保昆呈隧洞工期节点目标按时完成,徐凯带领技术人员到现场对各项数据进行了采样,并作了充分的方案论证后,最终项目部决定放弃常规钻爆法,选用悬臂掘进机施工,有效地解决了常规钻爆法带来的施工安全性低、外界纠纷多等问题,提高了施工进度。同时,为解决悬臂掘进过程中可见度不高、容易造成超挖等难题,徐凯同团队在掌子面使用激光导向,将线性超挖控制在5至10公分。
   “技术工作就是要服务现场。”无论什么时候,不管什么职务,徐凯始终坚持着“立足岗位、服务现场”的信念。
   以诚待人助力成长
   滇中引水昆明7标是公司第一个实行全工序、多工序承包模式的试点项目,项目部人员缩减,工作任务重,这对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
   “工程部年轻人抗压能力没那么强,一个人要承担起两三个人的工作,不少人都适应不过来。”徐凯说。为了尽快让大家适应新的工作节奏,他时刻注意自省、自警、自励,发挥好表率带头作用。
   “那段时间凯哥经常找我们沟通谈心,疏导我们的压力,帮助我们分析原因。他对我们就像对亲弟弟一样”工程部的员工感触颇深。
   同时,徐凯也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养,他时常勉励部门的青年员工到一线多听、多看、多练,并根据每个技术人员不同的个人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每月下达教学任务,再由作业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细化,每月底对任务进行考核。以此督促部门员工把理论融入实践,把工作落到实处。
   “身为部门负责人,对于培养员工,我要做的应该是全力以赴,不能是尽力而为。”在他的指导鼓励下,年轻技术人员们迅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精兵。 (彭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