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版:党群园地总第3177期 >2022-06-11编印

那个成天在隧道里的人
刊发日期:2022-06-11 阅读次数: 作者:刘杜娟
  “常队呢?我打他电话一直没人接。”
   “常队,进洞了!”
   “又进洞了?他可真是从早到晚都待在洞里,想找他一下可真不容易啊!”
   每天,都有人重复着类似的对话。
   那么,这个总是在洞里的常队,是谁呢?他就是成都公司成兰铁路项目隧道一队副队长常刚,一个身形消瘦却永远精力满满,心系隧道施工、永远在跃龙门隧道3号横洞施工一线坚守的管理人员。
   每天早上六点多,天才蒙蒙亮,常刚便犹如听到口令的哨兵一样飞速起床,简单的洗漱后便逃也似的冲向食堂吃早餐。七点钟,他便头戴安全帽、背上斜跨工具包,同工人师傅们一起前往洞口。在值班室门口,他总是会利用十分钟的时间为工人师傅们进行班前安全讲话,之后再排队安检进洞。
   “赵叔,这里注浆不饱满,再补一下”“王叔,这里瓦斯浓度测一下”“张师傅,这里喷浆不饱满,补一下”......在施工现场,仿佛哪里都有他的身影。
   常刚工作所在的跃龙门隧道具有“四极三高五复杂”的特点,是第一条穿越龙门山地震活动带的极高风险隧道。这里有令人难以忍受的高地温、让人闻风丧胆的硫化氢和瓦斯,还有常年频繁的地震余震以及几乎每年雨季都会发生的洪灾。
   然而,面对这么艰难的条件,常刚一干就是七年。
   “我喜欢的秦腔有一句歌词就是说‘大丈夫遇难要忍受,能吃苦总有一天熬出头!’我经常以此自我勉励。没娶媳妇儿前,这句话是我的手机屏保。”常刚笑着说道。
   “不过,我也曾当过逃兵!”常刚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
   原来,2015年11月,当时还是大三在读的常刚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成兰铁路跃龙门3号横洞实习,他学的是煤矿地质专业,对于隧道施工,他第一次接触,是个什么都不懂的新手。初出茅庐的他特别想快速学到一些东西,干出一番成绩。
   他坚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于是每天12个小时在现场值班,身上就像安了一个马达一样,在洞子里跑这跑那,严格执行师父下达的多看多跑勤观察的命令。在工地上没感觉,下班回到宿舍,觉得两条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即使这样,他还是强忍着身体的疲惫也要再去翻看查阅施工规范标准去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
   欲速则不达,可能是因为用力过猛反倒不能长久坚持。他坚持了一个礼拜之后,感觉自己撑不下去,便想放弃,就回学校去了。
   后来,在师傅的鼓励下,他再次来到成兰铁路,并下定决心,从施工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在施工一线工作、学习、成长,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如今他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副队长。
   七年的时间里,跃龙门隧道相继出现高浓度瓦斯和硫化氢气体。对于隧道内极端恶劣条件的体会,也许少有人比常刚印象深刻。他明白,要贯通这条国内罕见的长大隧道,需要责任感与使命感,但更需要的是付诸行动的勇气,耐住寂寞的韧性。
   跃龙门隧道建设中,常刚一直思考,怎么才能让相关专项施工方案落实到掌子面,怎么让工人们的干劲更充足一点。于是,常刚用更诚恳的沟通和更细致的工作去完成。常刚还采用了“讲理讲法讲情”工作法,软硬兼施地做班组沟通工作。
   就这样,班前安全讲话、调拨设备、洞内交通安全等基础工作被他做得相当扎实且有序。常刚也积极融入班组管理,和工人们一同齐心协力,一丝不苟完成交代的任务,甚至个别工序都成了“免检产品”。在他的管理下,跃龙门隧道38小里程、72号大里程等多个横通道安全顺利贯通,为全线顺利贯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过去七年的时间里,从进入成兰铁路的那一刻起,常刚,那个成天在洞里的人就一直是这样,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隧道顺利贯通。
  (刘杜娟)